齐灭宋之战发生於前286年,战国时代齐国攻灭宋国的一场战争。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前286年,宋国内部发生动乱,齐国趁机联合赵国和魏国一同攻打宋国,楚国也在背后下黑手。
宋国虽然实力不弱,却经不起诸国的联手讨伐,三年之后宋康王被杀,宋国灭亡。
接下来就是瓜分蛋糕,可是齐国凭着强横的实力,吞并了大多数的胜利果实,引起其他诸国的强烈不满,因此爆发了“六国伐齐”。
《史记》有记载,“四十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因此战争规模再次升级,灭国行为已不算新鲜事。
比如秦灭巴蜀,韩灭郑国,赵灭中山国,楚灭鲁国,这些灭国行为都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讨伐。
然而,齐国灭宋国后,却遭到六国讨伐的待遇,导致齐国从一流强国沦落为三流弱国。
都是吞并他国,为什么齐国会惹来六国伐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宋国强大
宋国是商殷旧地,有一套完善的文明体系。
《史记》有记载,“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
所以,宋国虽然不是战国七雄这类的一线强国,但是实力也不弱小,被当时称为“五千乘之劲宋”,从某种角度来说,宋国是战国时期的第八强国。
宋国的强大归功于经济实力,它地处中原肥沃之地,其商丘、陶丘、彭城都是当时的商业大城。
如果不是地理不利,夹在楚国、魏国、齐国之间,宋国完全可以发展起来。如果齐国吞并宋国,实力将会更加强大,这不是其他诸国愿意看到的。
二是燕国串联
对于燕国来说,齐国是最大的敌人,西周时期有周天子监管着,燕宋两国的矛盾还不大。
到了春秋战国,两国矛盾变得尖锐,已经无法调和,主要原因在于根本利益有冲突。
燕国疆域虽不小,却不适合农耕,最好的办法是向中原发展,可是一直被齐国压制。
更关键的是,齐国消化宋国后,定然会进军中原,为了解除后患之忧,必然会向燕国动手。
所以,燕国为了生存和报仇,非常积极了联络各国各国。
三是秦国支持
战国中期,诸侯国形成“秦齐”二强的局面,被称为“东西二帝”。
《史记》有记载,“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
在六国伐齐之前,齐国南破楚国,北征燕国,西退三晋,还联合魏国和韩国远征秦国,花三年时间攻陷函谷关,秦国被迫割土投降。
当燕国发出联合伐齐的讯息,秦国知道机会来了,于是答应加入联军。
秦国远离齐国本土,很难得到直接利益,之所以答应燕国的要求,除了压制齐国外,另外就是打消诸国顾虑,不要担心攻打齐国时,秦国会背后放冷箭。
齐国的贪婪遭到诸国谴责,从而爆发了六国伐齐。让人奇怪的是,楚国同样是利益受害者,为什么又退出伐齐行动?
原因其实很简单,楚国看到了更深一层。如果齐国被诸国联军击败,天下格局将会发生改变,“东齐西秦”的平衡就会打破。
到时候秦国在北方再无对手,而南方的楚国必然成为秦国下一个重点打击的对象。
所以,为了自身利益,楚国选择退出联盟。为什么不联合齐国对抗诸国?这或许是因为楚国国君的短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