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是以活人作为陪葬品的野蛮葬礼仪式,最早出现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当时的人认为,人的肉体死去后,灵魂就会升华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到另一个世界里。因此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奴隶主死后,他家中的部分奴隶就要被迫作为人殉,给奴隶主陪葬。
由于用活人来殉葬的方式实在太过残忍,因此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殉请况就越来越少,到了唐朝时期已极为罕见了。然而,这种极其野蛮的殉葬制度却在离现代只有600多年的明朝再度死灰复燃,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建文帝失踪例外),整整四代明朝皇帝都在死后强迫大批妃嫔、宫女为他们殉葬,连宅心仁厚,爱民如子的明仁宗朱高炽也不例外。
明朝史料中都尽量避开人殉话题,可当时明朝和朝鲜王朝关系非常密切,朝鲜经常派使者前往明朝“取经”,并将各种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因此朝鲜《李朝实录》中就毫不避讳地写下了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死后人殉的过程:“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圈于其上,以头纳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
那么明朝皇帝选定人殉的标准是什么呢?其实标准很简单:皇后豁免,有子女的妃嫔以及功臣贵戚的女儿也可以免除,其他妃嫔以及生前照顾皇帝起居的宫女都在人殉之列。不过这一标准也有例外,比如明仁宗朱高炽死后,第一个被殉葬的是恭肃贵妃郭氏。郭贵妃为朱高炽生了三个儿子,还是明朝开国功臣郭英的孙女,按理说怎么殉葬都不该轮到她,因此后人猜测郭贵妃生前与张皇后关系不和,朱高炽死后,张皇后便以后宫之主的身份强迫郭贵妃殉葬。
在中国历史上,殉葬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SE彩。比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去世后,皇后述律平怕朝中大臣难以制服,便以给先帝殉葬为借口,一下处死了三百余名契丹贵族,从而稳定了政局。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后,继位的皇太极担心孝烈武皇后阿巴亥(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母亲)势力过于庞大,便打着先帝遗诏的幌子强迫阿巴亥殉葬。可是,明朝皇帝殉葬的妃嫔、宫女大多都是无权无势、没有根基的女子,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其实说白了,明朝皇帝要求妃嫔、宫女给自己殉葬并没有那么复杂的理由,他们只是认为自己要到另一个世界了,所以就得带着身边的这群女人一起走,以便到另一个世界继续服侍自己,这纯粹是出于人新之恶,与原始社会中那些奴隶主要求奴隶殉葬的想法基本一致。因此无论朱家这几代皇帝有哪些贡献,他们身上的这一污点是永远无法抹去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朱家前四代皇帝在历史上基本都留下了比较正面的形象,但在人殉这件事请上却都表现得非常野蛮,毫无人新。
明朝第五代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一生宠信过小人(王振),打过败仗(土木堡之变),当过俘虏(被瓦剌人俘虏),杀过忠臣(处死于谦)。就是这样一位饱受争议的帝王却在自己临终前做出了一项后世评价极高的德政:废除嫔妃殉葬。自此,万恶的人殉制度终于彻底退出了明朝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