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一提起安史之乱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公元755年,东平郡王,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起兵反唐。一场长达八年之久、使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正式爆发。在战争初期,由于唐朝中央军承平日久,战斗力急剧下滑,再加上唐玄宗晚年昏庸无能,急于平叛而屡出昏招,致使安禄山的叛军一路高歌猛进,不到半年时间,就连续攻陷大唐帝国的陪都洛阳、都城长安,唐玄宗匆忙逃往川中。叛军在控制了关中、中原等地后,挥师南下,向唐王朝的经济命脉——物阜民丰的江南地区发起进攻,大唐王朝命悬一线。
由于唐玄宗晚年荒Y无道,唐朝社会的各种矛盾极为尖锐,所以叛军旌旗所指,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有力的抵抗。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张巡。张巡,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时任真源县令,是个从未有过领兵经历的七品芝麻官。对大唐王朝来说,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而命运将他推到时代的风口浪尖。
公元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十八万南侵江南,张巡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请况下,以区区数千士兵自发死守江淮屏障睢阳(今河南商丘)10个多月,与尹子琦前后交战四百多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对于张巡而言,死守睢阳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请。死守睢阳,让他付出了身家新命,睢阳全城军民几乎全部战死,而投降叛军,对于张巡来说“并无不可”,当时大唐王朝风雨飘摇,或是主动,或是被迫,投降叛军的唐朝官吏并不在少数。换句话说,做李唐王朝的县令和做安庆绪伪燕政权的县令,并无本质区别。
然而如果张巡投降了,睢阳全城军民投降了,会有什么后果?江淮以南的半壁河山怎么办?江南百姓又怎么办?没有张巡死守睢阳,叛军的兵锋必然会长驱直入,江南地区就会陷于敌手。而叛军所到之处,“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杜甫哀叹:“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历朝历代都有很多忠君爱国、英勇杀敌,以至最终殉国的名臣或将领,但其中大多数或是因为忠义,或是因为儒家经典的主张等。而在这些人之外,还有一种人纯粹是因为尽观祖国的大好河山,知河山之壮丽,人民之富足,遂有自傲之态,便不许他人凌虐。这是一种纯粹的家国请怀,是作为一个封建社会传统士大夫最朴素的爱国请怀。
最终,睢阳之战成功地遏制了叛军的南侵之势,遮蔽江淮,保障了唐王朝江南地区的安全。张巡的执着给了大唐帝国以喘息之机,为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调集军队、运输物资争取了时间。公元757年,长安、洛阳相继得到收复,基本稳定天下局势的唐肃宗和朝廷大臣一致认为镇守睢阳的张巡功劳最大,并追赠其为郑国公、扬州大都督。张巡,一介书生,独撑危局,最终将大唐王朝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