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星座 | 亲子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解密 >
做事一向谨慎的诸葛亮,真的有过“七擒孟获”吗?
更新时间:2020-07-24 11:21

  诸葛亮是中国政治史中少有的为不同政治地位、不同政治立场、不同政治风格的人们所共同称道而享有美誉的政治家,在民间,他又成为智慧的象征。诸葛亮自陈心志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成为一种献身经神的典范。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刘备死后,蛮王孟获联结南方各郡的大姓起兵造反,他们攻城略地,蜀汉边境地区扰攘不宁,人心大乱。为巩固蜀汉大后方,以便全力与曹魏抗衡,诸葛亮亲率川军南征。他坚持“攻心为上”的策略,对孟获屡擒屡纵,共达七次之多,终于征服了孟获。这个桀傲难驯的蛮王带领妻子兄弟和死党,心悦诚服地拜倒在诸葛亮的面前指天发誓:“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也!”“七擒孟获”乃是古典小说名著《三国演义》上大书特书的篇章,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image.png

  诸葛亮的南征确是史实,连“七擒孟获”也是见诸于史料记载的。《三国志?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记道,诸葛亮到南中之后,连战连捷。他得知孟获在当地深得人心,便设计活捉了他,但孟获并不心服。诸葛亮便放了他,让他再来一战。结果盂获一连被俘虏了七次,才真正心悦诚服了。东晋史学家常璩在他的《华阳国志》中,也留下了“七擒孟获”的记载。

  此事虽见于史书,但并不等于就是确凿的史实。因为即使以常理推论,所谓“七擒孟获”也很难经得起推敲,《续云南通志》认为,诸葛亮于后主建兴三年(225年)春三月从成都出兵,当年秋天到达滇池(今云南昆明),并彻底平息了这场大规模的叛乱。诸葛亮渡泸至滇池,仅用了五六个月时间,岂容如此耽搁时日。

  从四川盆地到云南中部,路程达一千多公里,且全是崎岖难行的“蜀道”。在交通条件十分落后的古代,南征大军光是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就需要三个月以上。剩下的三四个月,蜀汉军队还分别平定了其它几个地方的叛乱。这样一来,用于平定益州地区叛乱的时间最多只有两三个月,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孟获,都不可能组织起多达七次的战役。

image.png

  其次,严峻的形势也不容许诸葛亮从容不迫地搞什么“七擒七纵”。诸葛亮南征的时候、正是蜀汉政权的“危急存亡之秋”。刘备东征,被陆逊火烧连营,国家经锐损失殆尽,元气大伤。北方有强大 的曹魏虎视耽耽,东方好不容易才同东吴恢复了睦邻友好关系,而大后方又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

  清代撰修的《通鉴辑览》指出,对于诸葛亮来说,当务之急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南方叛乱,然后立即挥师北上,对付蜀汉的头号敌人——曹魏。所以,即使诸葛亮有充分的把握对盂获屡纵屡擒,一生以谨慎著称的他也不会这么干。

  正如《通鉴辑览》所说,“七擒孟获”的故事虽然为后世津津乐道,而实际上却是“无识已甚”。

  陈寿所撰《三国志》乃是记载三国史实的最权威的史籍,此书中不但没有“七擒”的记载,连孟获其人也没有,作为一位严谨的史学家,他不采用这个传说,是有其充分道理的。

  陈寿写《三国志》是在西晋,距离曹魏时间比较近。出于陈寿的立场,他在《三国志》中,将魏晋作为正统,孙吴和刘蜀都是分裂天下的角SE,所以对诸葛亮的生平记事秉承了较为客观的态度,他认为诸葛亮是长于内政而短于军略的。

  一直到南宋以后,诸葛亮被朱熹大大推崇,文学著作开始树立诸葛亮这个“光复汉室”的典型。诸葛亮被神化的大量举动也在此后出现。 而作为小说的《三国演义》,经彩之处也大半与诸葛亮的形象有关。

关键词:做事,一向,谨慎,诸葛亮,真的,有过,amp,ldquo,七
>>>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为什么蓝玉被处死是间接帮朱棣登上帝位?原因是什么
  • 萧太后为什么会衷心与汉人韩德让?原因是什么
  • 大军压境楚国使者讲笑话退敌?这才是优秀的使者!
  • 郭璞:东晋最牛风水大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 修长高大、丰满白皙:春秋时的美女标准
  • 民间传说:祝融镇守南方衡山的故事
  • 郑成功临终前为何要下令杀死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呢?
  • 徐致靖也是戊戌变法的主导者之一,为何没被慈禧杀害?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