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出身低贱的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建立大明王朝,离不开一众好兄弟为他拼命打江山,其中为人们所公认的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就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的徐达。徐达为大明王朝立下了最显赫的功勋,他统兵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北伐元朝等,这是明朝其他开国将领永远也无法望其项背的。
徐达出身农家,和朱元璋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不甘心永远在地里刨食,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之命回老家募兵,22岁的徐达总算有了出头之日,他加入了起义军队伍,此后徐达成为了朱元璋最重要的臂膀。徐达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是带兵打仗的奇才,朱元璋赞其为“万里长城”。
一般人立下大功后往往居功自傲、狂到没边了,然而徐达却十分谦逊,十分难得,《明史》有载:“明太祖奋自滁阳,戡定四方,虽曰天授,盖二王之力多焉。中山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开平摧锋陷阵,所向必克,智勇不在中山下;而公忠谦逊,善持其功名,允为元勋之冠。”
这段的话的大意是朱元璋能够勘定四方,建立大明王朝,有两个左膀右臂,分别是徐达和常遇春这两员猛将,中山王徐达持重有谋,自古以来的所有名将都比不上他。而开平王常遇春摧城拔寨、战必胜攻必取,智勇不比徐达差,但徐达做人谦逊,不居功自傲,是明朝第一元勋。
朱元璋欣赏徐达,给予了他最高的评价:“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徐达后来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可见朱元璋对他有多么厚爱。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颠仆不变的真理,明朝建立后,生新多疑的朱元璋开始怀疑这些跟随自己南征北战、浴血奋战的好兄弟们,就连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也不例外。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出身低贱,十几岁时父母双亡,他到皇觉寺里当了不到50天小僧后又当了3年的乞丐,朱元璋从小就见识到了人心险恶,慢慢地养成了生新多疑的新格,谁都不愿意相信,即便是给自己打江山的好兄弟们,他只愿意相信自己的亲儿子们。
明朝建立不久后,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让大明王朝永远姓“朱”,于是便实行分封制度,将自己的9个儿子和1个侄孙加封为藩王。朱元璋还装模作样地向文武大臣们征求意见,朱元璋的心狠手辣、杀伐决断众人是知道的,谁敢有不同意见,纷纷交口称赞朱元璋英明神武,但只有一个人缄口不言,他就是徐达。
徐达是最了解朱元璋的人之一,朱元璋为了让大明江山永远在朱姓子孙手中,建立明朝后开始了对功臣们进行了彻底、疯狂的杀戮,最著名的莫过于洪武四大案了,分别为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对贪官污吏进行大规模镇压,一共杀了7万多人,胡惟庸案杀的主要是文臣,一共杀了3万人,蓝玉案杀的大多是武将,一共杀了1.5万人,四大案朱元璋一共杀了十几万人,称得上是满朝文武几乎被屠戮殆尽,朱元璋是历史上杀功臣杀得最狠的皇帝!
徐达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朱元璋询问众人对分封制度有何意见?徐达沉默不语,既不赞同又不反对,因为如果他反对,那么朱元璋就会怀疑他有二心,如果他赞同,万一日后有藩王造反,朱元璋一定会清算他,因此他选择沉默以对。
即便如此,朱元璋对徐达的猜忌一天比一天厉害,那么谨言慎行的徐达最终下场如何?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达得了背疽,也就是背上长了一个大毒疮,朱元璋得知后赐了他一只蒸鹅。相传“疽最忌鹅”,得了背疽再吃蒸鹅一定会没命,朱元璋之所以赐他蒸鹅就是要他死。
徐达是一个聪明人,他看着眼前的蒸鹅,明白朱元璋想要除掉他,想起自己为大明赤胆忠心,立下了不世之功,最终依然得不到朱元璋的信任,铁一般的汉子竟然泪流满面,他明知吃了蒸鹅会死,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徐达还是吃了蒸鹅,当天晚上就毒发而亡。
徐达吃蒸鹅的记载出自于徐祯卿的野史《翦胜野闻》和王文龙的《龙兴慈记》,史学大家吴晗也将其写进了《朱元璋传》之中。不过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得了背疽吃蒸鹅并不会毒发身亡,因此这个故事可能是人们的杜撰。
那么正史中是怎么记载徐达之死的呢?《明史》记载:“十七年,太音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正史中并没有蒸鹅的记载,因此蒸鹅之说极可能是假的。徐达死后,朱元璋御制神道碑文,承认自己因为所谓“太音犯上将”的星象而对徐达有一些憎恶,但当徐达真死了,朱元璋又十分伤心,悲痛不已。
我认为徐达并非朱元璋谋杀而死,而的确是病死,朱元璋是一个真小人,他敢于承认自己确实曾对徐达有一些憎恶,那么如果真的是他杀的徐达,他怎么会不敢承认,反而悲痛不已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