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夷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吕夷简是北宋仁宗朝的名相,为相十三年,深为仁宗赵祯倚重。吕夷简在晚年患风眩病,仁宗甚至剪下自己的胡须为吕夷简疗疾,祝吕夷简早日康复。吕夷简在庆历三年(1043年)病逝后,仁宗赞叹其“忧国忘身”,对吕夷简评价甚高。
但仁宗在1033年亲政后,曾一度将这位“忧国忘身”的吕宰相外放,这又是为何呢?
仁宗的父亲真宗在1022年驾崩时,仁宗赵祯即位。由于仁宗当时年仅13岁,由刘娥太后垂帘听政。吕夷简就是在此时就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一职的。
但是刘太后比较恋栈,在仁宗年长后,还迟迟不想还政于仁宗。直到1033年刘太后病逝后,年过20岁的仁宗始得亲政。
被刘太后压制多年的仁宗亲政后,自然得亲政新气象,敲打一下刘太后的旧臣,除旧布新,该调离的调离,该上调的上调。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当时的宰相吕夷简,仁宗命他起草一份新的官员任免名单。
于是,刘太后主政时期重用的一些心腹大臣被调整了岗位,调离了朝廷,外放到地方任职。
刘娥太后当年入宫成为真宗的妃子后,她的前夫银匠龚美摇身一变,成为刘娥的哥哥,唤作刘美。
朝臣钱惟演为了巴结刘娥,就把妹妹嫁给了刘美,因而成为刘娥的姻亲,历任工部尚书、兵部尚书、枢密使、同平章事出判许州等职。
仁宗亲政后,钱惟演被外放到洛阳,担任西京留守。
而当年真宗即位前为襄王时,因父亲太宗赵光义反对他与刘娥往来,他便把刘娥藏在指挥使张耆家中。
刘娥垂帘后,张耆就任枢密使、侍中等职,并封邓国公。
刘娥病逝后,张耆便被出判许州。
而刘太后主政时期的参知政事陈尧佐、晏殊、枢密副使夏竦、右谏议大夫范雍及吏部侍郎赵稹等人纷纷遭到外放。
令吕夷简始料不及的是,他在按照仁宗的意图经心安置这些刘后的旧臣后,他自己竟被仁宗罢相,外放到澶州任地方官。
吕夷简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相吕蒙正的侄子。他才识卓优,吕蒙正就曾向真宗称吕夷简是良相之才。
真宗朝,吕夷简升任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1022年,年幼的仁宗即位,刘太后临朝垂帘,吕夷简升任相位辅政。
吕夷简在刘太后主政期间,遇事抓大放小。在小事上让步于刘太后,但在涉及原则问题上,则寸步不让,对刘太后的独断专行进行约束。
在将真宗皇帝的神主(供奉祖先或死者用的小木牌)安放于太庙的大典上,刘太后坚持要把真宗生前的全部用品供奉于太庙,并要求将真宗的神位用银罩覆盖,否则是为对真宗的不敬。
而吕夷简则称,尽心辅佐幼主,反对铺张和浪费,才是对真宗皇帝最大的敬意。刘太后这才打消了大草大办的念头。
真宗次子周王赵祐夭折后,真宗曾领养商王赵元份的第三子赵允让于宫中。
由于刘太后无子,对赵允让非常喜欢。在仁宗赵祯出生后,刘太后还是不让赵允让出宫。
吕夷简唯恐刘太后对皇储的人选三心二意,节外生枝,所以力劝刘太后送赵允让出宫。最终,刘太后无奈,只得把赵允让送回王府。
仁宗亲政伊始,吕夷简即向仁宗进谏,上言八条建议,规劝年轻的皇帝勤政节俭、澄清吏治、与民生息,为仁宗所赞赏。
正当吕夷简意气风发,准备与年轻的皇帝挽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为何却画风突变,被解除了相位了呢?
后来,吕夷简通过入内副都知阎文应,终于打听到了事请的原委。
原来,仁宗退朝后与郭皇后闲聊起敲打刘太后旧臣一事。郭皇后听罢随口一句,难道吕夷简就没有依附太后吗?只不过他长袖善舞,能随机应变罢了。
仁宗一听,皇后所言也是极有道理的,刘太后也是非常倚重吕夷简的。于是就决定将吕宰相外放到澶州去了。
如此一来,吕夷简和郭皇后就结下了梁子。
吕夷简毕竟是人才难得,在外放澶州后不久就官复原职,重返了朝廷。
这时的郭皇后却因为仁宗宠幸尚美人,与尚美人大打出手。郭后因不慎,抡了仁宗一掌,令仁宗大为光火。
而与郭后有私怨的吕夷简乘机落井下石,认为应该废黜郭后的皇后之位。
而反对废后的孔道辅、范仲淹等人,在吕夷简的草作下,纷纷遭到贬谪。
就这样,郭后因触怒仁宗,又被吕夷简火上浇油,皇后之位最终被废。
吕夷简为相十三年,任用范仲淹用兵西夏,缓和与辽关系,还是比较有作为的。他为人虽然不太宽容,支持郭后废后,打压范仲淹等人,但总体而言,还是一位政绩突出的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