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之战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公元979年,经过数个月围城战,太原终于被拿下,赵光义完成了柴荣、赵匡胤的理想,北汉回到了宋朝的怀抱。赵光义结束了五代乱世,再次统一全国。理论上讲,赵光义身上的荣光已经足够耀眼,如果他见好就收,或许不至于落得惨败。
史料记载“初,攻围太原累月,馈饷且尽,军士罢乏。刘继元降,人人有希赏意,而帝将遂伐辽,取幽蓟。诸将皆不愿行,然无敢言者。”
男人的野心一旦被机起,就无法停息,赵光义认定,他可以和那些金字塔顶端的明君比肩,于是赵光义发布命令,继续北伐,他要从老虎嘴里敲出燕云十六州。
一、强扭的瓜要甜,赵光义执意北伐燕云
赵光义的这支部队,不仅保持了五代的凶悍,还有着严明的纪律,不能和之后是宋军同日而语,基本上可以做到指哪打哪。只不过太原之战,已经消耗了他们太多的经力和勇气,疲惫的宋军很想休息,也希望得到一些奖赏,毕竟打下太原城实在不容易,奈何皇帝要求继续北伐,他们也只得唯命是从。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政权最大天然屏障,如果夺回这片地区,那么对宋朝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假若宋朝将燕云地区收回,那么首都开封就更加稳固,面对外敌也不会总那么被动,宋朝也不用在开封常年陈列大量军队,可以节省大量军费。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赵光义是明白的,他就是要借此机会,一举拿下燕云十六州。宋军的推进速度很快,翻过了巍巍太行山,虽说刚刚经历大战,身心俱疲,但宋军仍严格执行了皇帝的命令,气势汹汹扑向幽燕之地。
赵光义身披战甲,位列战场最前线,大军到达岐沟关,辽军易州刺史刘禹见宋军威势不减,直接投了降。
辽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管,这可是南方的门户,燕云十六州不容有失。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率兵前来阻敌,宋军正直锋锐,辽军无法抵御,在沙河大败辽军,生擒五百余人。
判官刘厚德同样献出了涿州,宋军直抵幽州城下。这里大致就是宋军北伐的最远处了,面对坚如磐石的幽州城,赵光义下令,定国节度使宋偓攻南面,河阳节度使崔彦进攻北面,彰信节度使刘遇攻东面,定牙节度使孟元喆攻西面。
宋军如铁桶般将幽州城团团围住,从四面发动进攻,兵法有云,围师必阙,最佳的攻城方式是,攻三门,留一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瓦解敌人的战斗意志。而四面围城,不留出口,这就会将敌人B急,跑不了那就只能拼死一战,这样做反而会机发敌人的斗志。
赵光义以为大军一过,就能踏平幽州城,所以他没有给敌人留有余地,他要以完美的姿态攻下幽州。
二、辽国战神降临,宋军退避三舍
这次战役的关键点就是幽州守将韩德让,面对来势汹汹的宋军,韩德让临危不惧,有组织地守备城池,他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拖延时间,保住城池,等待援军。
不久之后,辽将耶律沙援军到达,和宋军在高粱河展开机战,耶律沙不敌,败走。宋军势如破竹,连战连胜,赵光义认定他必然可以攻下幽州城,甚至他都已经任命潘美为幽州知州。
辽宋一波再一波,派出援军,但数量较少,宋军大致有十几万军队,而辽军总共才派出五六万人。如果继续下去,幽州必然会被宋军拿下,直到辽国人派出了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
史料记载“会薄暮,休格自间道驰至,人持两炬,宋师不测其多寡,有惧SE。休格与SE珍合军,分左右翼奋击,休格被三创,战益力。”
耶律休哥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幽州城下,同样是人困马乏,然而他们没有时间休整,幽州城危在旦夕,宋军已经围攻了近二十天,或许就在下一秒,幽州就将被攻破。
宋军同样疲劳至极,刚刚经过大战,被迫长途奔袭翻山越岭来到此处,厌战请绪在军中肆虐。公元979年七月初六,晚间,耶律休哥命辽军每人拿两个火把,宋军看到满山漫野的火把,不知辽军来了多少人,心中也充满的忌惮。
很快辽东发动了进攻,耶律休哥、耶律斜轸从两翼向宋军发动突然袭击,这大致就是辽军最后的援军,如果耶律休哥战败,幽云十六州就拱手然给了赵光义。
大地颤抖,喊杀震天,耶律休哥手持利刃加入了战斗,宋军抵抗十分顽强,耶律休哥身中三处重创,仍然力战不退。刹那间,幽州城门大开,守城的辽军竟然从城内冲杀出来。
三、战争太残酷,还是驴车好
就算如此,宋军仍然在坚持,因为他们明白,他们的皇帝还在军中,他们不能退。然而赵光义害怕了,这次战事大概是他头一次亲临战阵,他看到断臂残肢在身边飞舞,惨叫哀嚎四起,他看到鲜血染满了大地,原来战争和他想象的并不一样。
辽军几乎冲杀到了眼前,赵光义的心理防线崩溃了,他只想建功立业,完成抱负,但他没有必死的打算,于是赵光义逃跑了。他抛弃了他的士兵和将领,他放弃了理想和信念,独自逃走了。
宋军群龙无首,加之士兵到了极限,随即大军崩溃,幽州之役功亏一篑,以失败告终。赵光义跑的时候,不知从哪里找了个驴车,向南狂奔而去,而他的腿上,还中了两箭。这就是赵光义的谢幕演出,他以最不光彩的方式,输掉了战争。
宋军伤亡万余人,损伤辎重、粮草、货币无法计数,看起来输得很惨,实际上,宋军还是赚到了。抛开驴车不提,虽说战败,宋军还是收复了北汉,完成了一次壮举。如果赵光义没有北伐幽云,那么他就能名垂千古吗?非也,估计他仍会被人诟病。
在强大的辽国面前,宋朝无能为力,但辽国同样也无法奈何宋朝,两国只得慢慢从战争走向对峙,再从对峙走向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