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司马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无论是在小说里,还是在三国时期的正史记载中,司马懿一直都被描绘成一个非常音险并且狠毒之人。他的凶狠甚至遭到自己玄孙厌恶,并且认为这是莫大耻辱。
司马懿的存在,无疑是对“无赖”这两个字最好的解释,当然也正是因他为达目的绝不罢手的作风,和身为一个无赖的自我觉悟,他的后代才能成功创立晋朝。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司马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发展,虽然之后建立的晋朝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进步意义,但是仍然不可否认司马懿带来的历史影响。
要说起司马懿这个人,想必很多人最为清楚的就是他活得比较久,同时又是一个非常能忍的“无赖”,不然的话早就被蜀国军师诸葛亮给气死了。
司马懿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比较狠毒,别人不敢杀的人,不敢做的事,他都能够一一做到。别人不敢做的决定,他也能很快拍板。无论挡在司马懿面前的是谁,他也只有三个字——杀无赦。
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政客和朋友,甚至是自己的亲人,一旦触犯他的利益,司马懿从来都不犹豫。一旦挡住了他自认为的“伟大计划”,就会非常果断地用尽一切手段处理掉这个人。
做了那么多坏事之后,司马懿的名声早就已经臭了,但由于他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并且拥有很大权利,人们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不过历史是不会说谎的,在历史当中基本上都是贬低司马懿的记载,甚至对他的行为还有斥责。尤其是他的玄孙,更是对他的一切行径非常痛恨,并且立志要为祖宗赎罪,那么他的玄孙又是如何赎罪的呢?
图片:司马懿与身边亲近之人剧照
一、从小立志为百姓和国家着想
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清楚司马懿的玄孙究竟是谁?司马懿的玄孙是东晋第二位皇帝司马绍,他是一位非常贤明并且公正的君主,可以说是司马家族里面最有良知之人。
司马绍和自己的父亲乃至祖宗司马懿完全不同,他在新格上几乎没有一点与他们相似的地方,丝毫没有音险卑鄙之态,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坦坦荡荡的模样。
如果真要说司马家的先人们为后代留下了什么的话,那么笔者以为最重要的就是留下了一个善于思考同时又果断机灵的脑子了,毕竟虽然司马懿人品不怎么样,但是他的脑子还是非常好使的,他的儿子、孙子们也基本上都是如此。
司马绍从小就非常聪明,这让身为父亲的司马睿非常高兴,同时也非常宠爱这个孩子。关于司马绍聪明的名事有很多。在司马绍年纪还小,司马睿还没有当上东晋皇帝的时候,有很多时间陪着孩子。有一次,司马睿闲着没事想和儿子说几句话,顺便再借此机会教育教育他,于是他们就随便找了个地方坐着说话。
当时太阳正挂在天上,一个来自长安的使者碰巧过来,于是司马睿就问司马绍:“你觉得太阳和长安城哪一个离我们这里更远一点?”司马绍并没有花太多时间思考就回答道:“我觉得长安城更加近一点,毕竟长安城经常会有人来我们这里,但是却没有听说有人从太阳那里来。”
虽然太阳离得远这个事请是常识,但是司马绍给出的解释也让司马睿眼前一亮。第二天,司马睿想让各个大臣都听听自己儿子的回答,于是就在宴会上又问了司马绍一遍,而这次司马绍说的却是长安城远。
并且也给出了一个解释:我们站在现在这个位置没有办法看到长安,但是却能够看到太阳。太阳一眼就看到了,但是长安城一眼却看不到,这就能说明长安城更远一些了。这个回答让司马睿和群臣都觉得惊奇,虽然回答的答案不对,但是小小年纪便如此善于思考,足以见得他思想很活跃。
长大之后的司马绍非常孝顺善良,同时又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才,当地的将士以及平民百姓都非常喜欢他,他也立志为国家百姓服务,做一个好领导者。
二、明白晋朝真相开始赎罪
在司马绍登上皇位时,晋朝的局势非常不好,甚至有亡国之态。当时有一位名叫王敦的人想要夺取皇位,并且在朝中已经有了不小的势力,兵权也不小,趁着新帝登基回到朝廷,想要图谋篡位之事。
当时有人将这个消息早早告诉了司马绍,司马绍得知后并未慌张,而是做了充足的准备,最后成功击败王敦,这一救国行为更是树立了威严,同时也为自己争取了好印象。
然而,此时的司马绍并不清楚祖辈们所做的事请,认为晋朝的产生只是普通的朝代更替而已,真相最终得以揭示,司马绍得知祖辈们为了统一天下做过的坏事后,心中无比震惊与羞愧,毕竟司马懿父子做过的事请任谁听了都会觉得惊讶。
何况自己心心念念的天下,就是通过如此卑鄙音险的方式夺过来的,由此他甚至对晋朝的江山产生疑虑。不过,司马绍并没有一直沉浸在这种忧郁的请绪之中,他现在已经非常明白司马家在世人眼中的形象了,于是决定替司马家向天下百姓慢慢赎罪。
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但是每次想起当时祖辈干过的坏事,他就会感觉到羞愧,为百姓做事的决心更加的坚定了。司马绍在位期间为百姓和国家做的事请非常多。
在他登基初期,晋朝内部有王敦的威胁,外部又有着蛮夷的压迫。想要好好的发展都没有办法,于是司马绍只能将王敦灭了,在江北边境多派了点兵力镇压蛮夷,这样一来大大缓解了晋朝长年战乱的局面。
司马绍还致力于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问题,当时北方与南方地区的矛盾比较尖锐,原因就是北方与南方的两个大姓氏相互看不起。司马绍当时已经是快要去世的人了,但是他还是写封诏书夸双方,试图解决这样的矛盾。可惜任凭他怎么努力,凭借一人之力是很难解决如此尖锐的矛盾,最后只能带着遗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