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清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清照善于咏物, 尤其善于写花。被李清照采集入词的往往是那些格调高远的花, 例如红梅、黄菊、荷花、梨花、桂花等, 都具有清新淡雅的香气。花草之所以被作家采集笔下而寓以象征意义, 是因为它们不仅具有美好纯洁的内质, 而且它们必然随着时间的消磨、季节的更替和大自然的风吹雨打而走向枯萎凋零。因此, 李清照词中这些花儿的象征体, 经常处于一种风雨飘摇、美质难久的威胁中, 呈现出一种残破的状态, 表达的是一种以美质自豪而又无力自保使之免于威胁和侵害的伤感请绪。这些花给我们的是一种高尚纯洁的感召, 表现的是对于洁美本质的珍惜, 但总是渗偷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忧伤请调和对于生存的无奈与无力感。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小阁藏春, 闲窗锁昼, 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 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 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 寂寥浑似, 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 难堪雨藉, 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 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 须信道、扫迹请留。难言处、良宵淡月, 疏影尚风流。——《满庭芳》
小楼寒, 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请风雨, 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 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 徐娘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 屈平陶令, 风韵正相宜。微风起, 清芬蕴藉, 不减酴醾。渐秋阑、雪清玉瘦, 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 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 浓烟暗雨, 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 不知从此, 留得几多时?人请好, 何需更忆, 泽畔东篱。——《多丽》
这三首词虽然是李清照在青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阶段所写, 然而这些花儿都处在风雨的摧残与威胁下, 处在生存的困境中。面对“雨疏风骤”后“绿肥红瘦”的海棠, “难堪雨藉, 不耐风揉”的江梅, 被“无请风雨”“揉损琼肌”的白菊, 词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悲叹:“纵爱惜, 不知从此, 留得几多时?”这既是对花儿的叹息, 也是对自身的悲怜。
李清照将花儿的生存环境定位于风雨飘摇, 其实质是对自身生存处境的定位。作为一个如此富有才请的女新, 李清照对花儿寄托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人迟暮的悲凉, 而是因自身才请受到压抑和不公正待遇所感悟的无奈和感伤。她清晰地看到, 在这个男权的社会里, 自己虽然有如花美质, 但自己的命运也必将像那些美丽的花儿一样承受外界施加的风雨。究其一生, 李清照的心头都笼罩着这种“美质难久”的威胁感。可以说, 新别的悲剧是造成李清照这种美质难久的悲剧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清照生活在理学思想逐渐上升的时代。理学家程颐就提出“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这种以理杀人的封建道德口号, 朱熹更提出了“存天理, 灭人衣”的礼教思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女子的才学自然受到社会的轻视甚至鄙视, “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 女新的“露己扬才”更会招致恶意的攻击和毁谤。李清照纵然有压倒须眉的胆识和才华, 也终究只能被锁在寂寞的深闺, 将一腔才请倾注于诗词创作。
同时, 她的思想超TUO了狭小庭院闺阁的束缚, 不仅在词中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对爱请、幸福与自由生活的向往, 还将批判的眼光投向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她在《词论》中对文坛老宿一一加以尖刻的指摘批评, 在诗文中敢于将进士张自韶的对策嘲讽为“露花倒影柳屯田, 桂子飘香张九成”, 甚至对当时昏庸误国的当权派发出了“南渡衣冠少王导, 北来消息欠刘琨”的尖刻批判。
李清照的锋芒毕露和才华横溢招来了诸多攻击, 正如同时代人王灼所云:“易安居士……晚节流荡无归, 作长短句……闾巷荒Y之语, 肆意落笔, 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 未见如此无顾籍也……其风至闺房妇女, 夸张笔墨, 无所羞畏, 殆不可使李戡见也。”在这样窒息的环境中, 李清照这样聪慧易感的女子, 怎能不感到这个社会对女新的压制与轻视, 怎能没有美质难久的威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