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星座 | 亲子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解密 >
宋朝为什么会对秋防格外重视?原因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0-07-26 15:15

  每当一提起赵祯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我是大宋庆历年间的一位农民,因为灾荒的原因被“收容”进了军营。当时正值防秋,所以没经过多少训练,就被拉到了边疆。其实这个防秋,自从安史之乱就已经开始了。主要还是为了防止塞外的少数民族袭扰,只不过一直到大宋还在延续,因为边境之地从来就未有过真正的宁静。

  其实,一年四季朝廷都未曾放弃过对边疆的把控,只不过是在秋天格外重视而已。那么,为何要选在秋天?难不成是皇帝对秋天爱的格外深沉?

  (一)、秋高气爽,重点防备外族来袭

  “日防御之策,因防秋之始,与将相及利害焉”。这是真宗皇帝,在朝会上发表的感慨。自从太祖年间开始,外患就从未停止过。太宗想要树立威望,还不自量力的出兵辽国,结果喜获“高粱河车神”的称号。真宗和辽国皇帝拜了把子,两国的关系才有所缓和。

image.png

  但谁也不可能完全放弃戒备心理,所以从真宗开始每年的秋天都会往边界大量屯兵,不论是募兵还是府兵,都有可能被抽调过去。

  1.极度完备的防秋举措

  对于防秋,皇帝们还是非常重视的。每年农历的六、七月份,上层官员们就开始集中讨论当年的防秋事宜。“每九月防秋,至二月放归,岁一代更”。像我们这种负责防秋的士兵,是有轮换制度的。从今年九月,一直待到次年二月才算结束。

  在皇帝赵祯也就是你们说的仁宗上位以前,大宋防秋主要还是防的契丹人,也就是辽国。而赵(李)元昊自立以后,与我大宋且战且和,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主要的兵力部署是在河北中南部,还有陕西大部以及河东地区。我认为,防守河北,主要还是为了辽国人挥师南下。而驻防陕西,则是为了防止党项人的入侵。

  驻守河东,因为那里是三个国家的交界点。这三者中,河北当属重中之重。因为宋朝无险可守,若是他们一旦毁约,到东京城朝发夕至。就像后来的靖康之变,金兀术一路南下近乎没有遇到阻碍。当然,这是后话,那时的防秋也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要知道,即使是在三国互相之间和平共处的时候,赵祯也从未轻视春秋。暴风雨前,往往都是死一般的寂静。

  2.秋高马肥,闲来无事便袭扰边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北方地区秋收以后基本无事可做。而那时的党项人还有契丹人,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发达程度距离宋朝相差甚远。我认为,就是这种严酷的环境才造就了他们彪悍的民风以及强劲的体魄。

  我和我的战友们,往往不如这些人能征善战。他们一旦闲了下来,就会想办法找点事做。而且,马上就要入冬了,又缺乏取暖设备连碳火都很少。可是,这些我大宋都有。

image.png

  而且此时大宋的子民,也正值收获的季节。北方的那些人万一粮食歉收或者太过闲暇,再想起来南边还有个物产丰饶且喜欢进贡的大宋,难免心里会犯嘀咕。

  我感觉仁宗虽然以仁义著称,但在对外政策方面还是有些软弱。不只是仁宗,整个宋朝大抵都是如此。所以,大家都是以防御为主。万一那些游牧民族,骑着马,挎着剑,越过边境,那么遭殃的还是宋朝的百姓。

  而且很多游牧民族都是喜欢秋天发起攻势的,因为此时他们也收获了,但是还不满足。所以就以小博大,想为自己补充更多的物资越冬。

  (二)、结合现实请况制定的策略

  防止游牧民族入宋劫掠,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毕竟,那些人只是些散兵游勇,不足为惧。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要防止他们背后的国家,大规模入侵。

  我认为,像西夏或者辽国即使是政府组织的入侵,也不过是更大规模的劫掠。他们本就没有想过在攻占一座城池后,将那里好好治理。在我们那个冷兵器时代,掌握了骑色之术便在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1..不得不防的军事威胁

  我认为宋朝常年设立边防制度,非常有必要。因为契丹人自从晚唐兴起以后,就从来没有放弃过图中原之地的想法。而太宗皇帝那次大败以后,虽然签订了盟约,但到了必要之时那不过是一张废纸罢了。而且,石敬瑭认辽国皇帝为干爹,把燕云十六州也割让了出去。

  而我大宋又没有能力将其收回,也就是说东京,根本无险可守,完全的暴露给了契丹。若是辽国对宋用兵,很有可能以飞快的速度兵临城下。在我看来,秋防还有平日里的防御,就是皇帝们把我们这些小卒当成了他的人肉盾牌,当成了他的非天然屏障。

  而且我想说,石敬瑭不是汉间,因为他本不是汉人。而且就算太宗打下了燕云十六州,那也不算是收复,而是为大宋开疆拓土。

  西夏的元昊从自立那一刻,就从未停止过进攻的想法。只不过是最后缺衣少粮,难以自足才选择了主动求和。

image.png

  2..符合边防政策的实际需要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大宋虽然不重视武将,但是对文官还是百般呵护的。尤其是仁宗在位时,广开言路。当时人才辈出,也从不缺乏真知灼见。就像提出了三冗的宋祁,他对于御边也有着自己颇为独到的见解。

  “臣衣乞朝廷详度,许令应沿边州军城约,每年自三月后抽减一半兵马入内地州府就粮,直至九月却住元驻札去处,号为防秋。”

  所谓防秋,就是因为在春夏之际,北方国家不适宜对大宋用兵,春天或者夏天,粮食尚未成熟,他们不会因此打宋朝,而且,这两个季节雨水较多,不适合骑兵作战。同时,刚过完寒冬,马匹瘦弱,战斗力可能会大打折扣。

  我认为宋祁这种说法,非常有道理。他点明了春夏两季,辽国和西夏不会攻宋的原因,又在此基础上直截了当的说明了在他们秋天攻打宋朝的可能新。如果粮食丰收,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们会南犯。若是粮食歉收,那大宋可就要倒霉了。

  无法越过寒冬,这一点时刻的机励着士兵们。他们只有从宋朝劫掠物资回去或者直接把宋朝打怕,然后再和他们谈条件。所以,秋天加强防御,之于我大宋而言,是非常有必要。

  (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宋史》“北鄙戎人,自古为患,乘秋犯塞,往往有之。”我大宋自建国以来,外交政策强硬的时候寥寥无几。既然强硬的主动出击绝无可能,那么至少也要保住自己现有的江山,不再被外族人夺去。

  对于契丹和党项而言,一年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秋天,因为此时已然丰收,而且马匹也健壮起来。同时,这也是最难过的时候,因为极有可能熬不过寒冬。于他们而言大宋就像是一块放在嘴边的肥肉,不吃白不吃。

  1. .自古留下来的传统

  2. image.png

  “北虏自古为中国患,黄帝时谓之UU,周时谓之裴U,秦时谓之胡,汉时谓之匈奴,唐时谓之契丹。其名虽异,其实则一也。”在富弼眼中,所有的北方游牧民族都是一样的。我认为,他这段话其实是在提醒仁宗。

  虽然已经签订了檀渊之盟,但是保不齐契丹人会出尔反尔。而且,秋防自古有之,唐朝将其发扬光大,宋朝应该继承发展。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党项人在元昊的带领下,犹如世仇一般看待大宋。

  所以,即使大家都相安无事,也说不定哪天,他们脑门一热就开始南下。而最容易热的时候就是秋天。马匹的强壮和人员的闲暇,就难免会使得北境之人不由自主的膨胀起来。

  2.配合锁边使用,效果更加明显

  当时元昊自废封号,称帝自立,令大宋颜面尽丧。于是很快爆发了第一次宋夏战争,其中包括了三川口之战和好水川之战还有定川寨之战。但是三场战役,尽以宋败而告终。好在西夏缺乏物资,而元昊又好大喜功。

  到了秋天,仁宗决议封锁边境,严格禁止双方互市贸易。所以,当朝为了防止西夏百姓破釜沉舟,大举攻宋,于秋天在陕西地界加派秋防人手。最终,元昊上表求和。如果仁宗不那么仁,可能西夏就会因为缺衣少食而灭国。最终,还是因为一时的仁义,而给后世子孙留下了祸根。

  我认为,秋防首先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既然能传到宋朝,就说明它确实有存在的意义。而后,统治者发现了秋防的必要新,这是在知己知彼以后作出的非常正确的决策。

  在春夏两季,不论是宋朝还是他国,粮食都未丰收。所以,即使进攻,收获也不大。而且,他们的马匹经过了寒冬,变得异常消瘦,负重能力以及行军速度肯定是大打折扣。

  • 上一篇:吕布死前说了六个字,曹草为什么不听?
  • 下一篇:没有了
  • 关键词:宋朝,为什么,会对,秋防,格外,重视,原因,是什么,每当,提
    >>>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道光帝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内政水平如何?
  • 郭要师是谁?他为何反复无常倒戈了三次?
  • 大军压境楚国使者讲笑话退敌?这才是优秀的使者!
  • 郭璞:东晋最牛风水大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 修长高大、丰满白皙:春秋时的美女标准
  • 民间传说:祝融镇守南方衡山的故事
  • 朱棣曾许诺朱权“平分天下”,朱权后来怎么样了?
  • 匈奴太子金日磾为何能得到汉武帝的重用,还成了托孤大臣?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