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马褂、尚方宝剑、免死金牌、丹书铁券都是我们在古装剧或者古代题材文学作品中耳熟能详的道具,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可以当做“护身符”来使用,关键时刻可以保命。在历史上,具备这种“护身符”功能的东西的确是存在过的,只不过它的兑现能力往往并不能令人满意,有时反而会为主人招来杀身之祸。
“吊”在古代是铜钱的量词,比如“一吊钱”这种说法。古时候的铜钱不好保管,人们就用绳子将其串起来使用,“上吊”因此就演变成了“把某事说定、不改了”的意思。而皇帝们的承诺“上吊”方式就是免死金牌。
作为皇帝犒赏、笼络皇亲国戚、朝廷重臣的一种手段,从汉高祖刘邦开始颁发一些优待或减免刑罚的“铁券”。“铁券”一般是铁制的,外形类似瓦片,最早用丹砂填字,因此称为“丹书铁券”。刘邦的铁券赐给韩信仅仅五年后,就把韩信杀了。据司马迁统计,汉朝受过“铁券”封赏的百余人中,仅有五人得以善终。
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晚年担心自己去世之后,皇太子李显会清算武姓的娘家人,于是要求皇太子等李姓皇族发誓与武家和平相处。她「告天地于名堂,铭之铁券,藏之史馆」。然而尽管有天地作证,有海誓山盟,还有铁券铭文,武则天死后,几乎所有身居要职的武家人还是都难逃一死。
读过《水浒传》的一定都对「小旋风」柴进的「丹书铁券」印象深刻,正是因为有了这块“护身符”,他才敢广收江湖上各路被通缉的好汉,在梁山上威望极高,坐第十把交椅。柴进的祖上柴宗训是五代时期后周的最后一位皇帝,赵匡胤正是从他的手中黄袍加身,夺取了江山,并给柴氏后人颁发了“丹书铁券”。
与其他皇帝不同,赵匡胤给柴氏后人颁发了“丹书铁券”后,竟能说到做到。柴宗训死时,赵匡胤甚至“素服发哀,辍朝十日”。此外,赵匡胤说过的“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还给天下所有读书人发了一块“免死金牌”。如果没有这句话,苏轼也许在“乌台诗案”时就会掉了脑袋,也就不会有《赤壁赋》等千古名篇了。
在一群出生入死的文臣武将的帮衬下,朱元璋这个要饭的和尚终于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登基不久,他向六名公爵、二十八名侯爵颁发了“丹书铁券”。尽管大部分功臣们依旧小心翼翼的活着,但还是最终难逃明太祖的猜忌,一张张“丹书铁券”变成了一道道“催命符”,开国功臣中几乎无人善终。
还是明朝,天启年间最臭名昭著的大太监魏忠贤排除异己,独断朝政,最得势的时候号称“九千九百岁”,“铁券叠颁”说的就是当时朝廷颁发了好几块“免死牌”给他。然而崇祯皇帝一登基就治了他十大罪,最终吓得他上吊自杀。可见明朝的“免死牌”更像是“招灾牌”,还是离得越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