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宋朝官员退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引言
古代的官员的退休,通常被称作致仕,在整个封建王朝致仕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各个朝代都有调整,到了宋朝逐渐完善。王彦超就是宋代知止而退的致仕官员,但是到了年龄就按时退休的人很少。所以另一种现象——恋栈,也就随之出现。所谓恋栈,就是指到了退休年龄还不愿意退休,还对官场留恋的现象。官员们不愿意退休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因为生计,有的贪恋权力,所以出现退休年龄与时间年龄不符合的更改现象。客观原因上与宋朝的致仕标准不断更改有关,官员们无所适从,不知该不该退。
士大夫致仕制度的弊端导致宋代出现一些官年与实年不符合的现象,也表现出了仕途中人的一些心理,从侧面还表现出了宋代官僚体制的弊端,二者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又把这种现象加剧了。原本应该报实际年龄入仕的举子们,因为种种原因报上了虚假的年龄,甚至宋代留下的奏折、诏书中都可看到“官年”“实年”的字样。
一、宋官或因留恋官场,或因制度不明确,致仕一直模模糊糊,退与不退的选择为何如此难?
宋朝刚建国因为需要人才,所以对致仕的要求并不多,直到真宗才开始对致仕有明确要求。宋代经济发展繁荣空前,宋代官员退休以后政府给予的待遇比较丰厚,但还是半俸。虽然已经比唐朝退休后没有俸禄的请况相比,半俸的退休待遇并没有受到太多官员的关注。所以首先,少数的官员非常知足,到了年份就辞荣知止。宋朝致仕制度的完善和规范过程中,虽然制度几度更改,不不知何时退休的请况,出现了王彦超、韩世忠等到了年龄就退休代表。他们一方面因为希望自己晚节自保,又能希望借此以退为进,朝廷能够支持自己的政治主张。
“文、武官年七十以上求退者,许致仕。因病及有赃犯者,听从便。”——真宗诏令
大部分按照年龄退休的人都是功成名就,身高权重的重臣,他们在退休后不仅能够有相应的待遇,还能奉养双亲,保住晚节,两全其美,所以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虽然以退为进的官员其中一些是借助假意知止,来赢得朝廷对自己的诉求的满足,比如宋神宗期间,不支持变法的范缜、司马光等人就假装致仕为借口,希望皇帝对重臣们加以挽留,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所以致仕一度成为他们相互竞争的手段。这些人内心期盼的其实是付出的代价和利益相匹配,不论是真请还是要假意,他们总在代价和利益之间找寻一致。
但是朝廷重臣毕竟是少数,多数官员还是恋栈贪位的,到了退休年龄他们不愿退休,虽然皇帝通过政令和退休的榜样来引导他们退休,但是对于不主动退休的人也没有附加的待遇,所以即使朝廷手段更强硬,官员们的致仕态度还是很消极。虽然存在主动隐退和B而不退两种原因不同的现象,宋朝政府试图通过完善制度来解决,但是收效甚微,这也在侧面推动了宋朝对自己的致仕制度反省和加快改革。
七十岁退休并不是绝对的,很多官员不愿意到期退休,有的甚至在病倒难以支撑才想要退休。由于官职的任命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官员们在致仕时也需要上交申请,在朝廷需要的时候,即使致仕也需要再回到朝廷任职。所以对于真实的致仕年龄也需要根据实际请况来考量。
二、探析实年与官年不同的真实原因,或许对官位的M恋、重财、战乱都成为不知止的原因
为了早入仕籍延长官年,宋代士子开始争相该年龄,这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宋朝的恩萌制度,让到了年龄的皇亲国戚、官员子孙、异新亲戚等到了年龄可以补授官阶,所以孩童们在父辈的帮助下改动年龄后补官阶,想要早点入仕。有些官员到年老时才入仕,对于官位更有M恋,也因为官位所带来的实际利益,到了退休年龄也不愿意退休。这种恋栈之风在宋初就已经存在了,一方面一些人M恋官位想尽办法更改岁数推迟入仕籍的时间,另一方面一些人实年一到但是官年不足,想要致仕但是不允许,这就非常的矛盾。
一些官职因为有年龄限制,比如担任国家学府讲师的的条件是不小于四十岁、通经明义、品行端正,这类的规定也为官年与实年不符的现象起到推动作用。在战乱或者非常时期,由于用人的急迫,官员又很难致仕,大臣们如果不是生病,是很难退休的。这类请况下就出现了贪生怕死的官员,他们假装生病,退避官场,只为达到致仕的目的。宋朝的风气是一种重财、重婚的,在这种重享受的风气下,富人们有了“榜下捉婿”的风俗,抓举子是必须的,但是举人的年龄又不能很大,所以为了在金榜提名后求婚成功,走上快速致富的道路,很多布衣举人就把岁数改小。
为了向朝廷人士靠拢,笼络人心,宋太祖设立了“特奏名”和“恩科”制度,多次应是落榜的举人,积攒够一定的考试次数达到一定年龄就可以恩科补官职,这又为举人们少报岁数增加了一个砝码。宋朝官人年迈多病又久治不愈的时候会反思自己虚报了年龄,是不是在年老时遭到了报应,所以在自己生命受到胁迫时,公开自己的真实年龄,还有一些官员受到良心谴责或者利益的权衡,向皇上上书自己虚报年龄的错误。
还有一些官员实年一到但官年未到,想要提前退休,但是奏折不被允许才将自己改了年龄的实际请况上报皇帝,希望得到皇帝的垂怜。虽然宋朝政府对于致仕的官员给予了推恩及子的奖励,但是到了年龄应该致仕的官员主动退休的却很少增加,他们考虑到退休后的生计问题决定先不退休,所以朝廷就颁布了关于不致仕文武官员的指令,如果被勒令致仕就不能够享受致仕后的恩泽或待遇,想要通过强制手段来改变大龄的高官占据仕籍的现象,在这种请况下,主动说出自己真实年龄的官员开始被治罪。但是主动告退致仕的官员还是不多。
三、对于物质的选择让恋栈官员对于致仕充耳不闻,政府的政策区别也让官员们不能按时退岗
宋朝的地方官员其实收入并不高,大部分官员不愿致仕的主要原因就是担忧生活保障,为了维持现有的待遇,常常装作不知致仕之年或者改自己的真实年龄。到后期政府注意到了不愿致仕的原因开始对致仕后福利给予保障,但是本就不多的俸禄减半后对地方官员的吸引力并不大,所以他们致仕的主观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中上层官员的拜金风气让他们对官位的M恋加深,在有官就有钱的观念里,大部分中层做官就是为了俸禄,所以多年不退主要就是为了求财。
朝廷的政策修订的非常频繁,让致仕变得善变和随意,因为人治的背景,官员也不能按时致仕。及年不退的官员待遇和及年致仕的官员待遇是不一样的,高层官员如果不是因为生病、犯法、贬官的原因不致仕就会被弹劾,但是高级官员因为能力丰富,德高望重,到致仕的年龄又会给予双重标准,所以政策在这期间开始具有随意新。
如期致仕本来应该是官员该做的事,但是却在退休后受到嘉奖,以机励到期不退的官员。一些官员岁数到了想要致仕,但是由于能力优秀不给予致仕,所以在致仕后给予额外的待遇,作为嘉奖。这就非常随新,也非常让官员混乱。到真宗时期致仕制度更加随意,没有到退休年龄官员选择退休也能够得到认可,给予褒奖后使官员不知道退休如何选择。频繁的修订致仕标准是为了留任真正的人才,但是对于地方官员,不知道如何面对既能褒奖提前退休,又能褒奖按时致仕,还要处罚不致仕的请况。
总结
宋朝官员致仕制度逐渐完善,开始对官员致仕后的生活考虑的更周全,在高度繁荣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一部分官员担心自己生活的窘迫所以主观上不愿意致仕,来求得致仕后生活的温饱;另一些官员沉M于高官厚禄的生活,到了岁数不愿意退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宋朝的致仕制度不完善,人治的SE彩浓厚,官员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致仕,都成为不能致仕的原因之一。所以恋栈在宋朝成为普遍现象也能够理解,再加之主观上受到社会拜金风气的影响,更改年龄成为恋栈的重要表现之一,纵观整个宋朝,官员的致仕也成为了政治制度中的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宋人轶事汇编》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梦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