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海禁的事请,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历史书上提到明朝,总要给海禁政策掺上一笔,他们不根据时代的具体请况分析实行海禁的必要新与否,反而用上帝视角来看待海禁,批判其为“绊脚石”,阻碍明朝与世界的交流,甚者,把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都归罪于此。
那么,海禁当真如此不堪吗?未必。
倭寇
传统观点认为,朱元璋实行海禁是出于统治稳定的需要。彼时张士诚余党势力尚存未灭,在沿海附近一带活动,还不时与倭寇烧扰百姓。为了防止新政权受到冲击,朱元璋下旨海禁,禁止除进贡外的一切海上对外往来。这观点天然正确,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
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得从隋唐说起。
自隋唐开挖大运河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步南移。统治者愈发认识到,国家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库的盈虚,而国库的盈虚又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所以,经济重心一旦南移,以往的格局就会被打破,统治者的“心腹”不再是北方,而是南方的这个“钱袋子”。
江南美如画
准确来讲,经济重心是往东南方向移动,即东南沿海一带,俗称江南地区。早在先秦时期,江南的富饶闻名于九州大地,物产丰富,经济繁荣都是江南的代名词,而随着大运河的开发,江南成为了统治者的“命脉”。例如南宋,就是凭借江南续命一百五十二年。
江南固好,可有个问题统治者一直惦记着,就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受控制,国内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他们把眼光放在海上贸易这块肥肉。朝廷获悉后,怒不可遏,下旨海禁。
宋朝最早实行海禁政策。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凡是私自于外国贸易者,轻则牢狱伺候,重则刺字流放。这个政策直接打击了私营经济的发展,但后期略有放松。
来到元朝,当朝统治者对海上贸易认识不足,加上无暇处理,海禁政策形同虚设。
倭寇作乱
所以,朱元璋推翻元朝后,沿袭宋朝制度,继续实行海禁,不单单是防止张士诚余党与倭寇勾结作乱,更是为了保住“钱袋子”。同时,明朝刚建立时百废俱兴,必须重农抑商,压制私营经济的发展。禁止私人海外贸易后,朝廷可以充当商人角SE,垄断整个贸易,缓解财政压力。
明朝海禁不等同于清朝的闭关锁国,朝贡贸易和郑和下西洋很好地印证了这点。至于海禁不好的一点,就是限制了私营经济的发展。可惜古代皇帝不懂变通,一味效仿祖宗之法,妄图一劳永逸。或者说,其实他们某些人已经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要变天了,但不敢面对,只好继续当鸵鸟罢了。
无论如何,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前期方向是对的,效果也令人满意。至于后来阻碍私营经济的发展,朱元也璋是万万想不到的。
时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