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宰相和丞相的事请,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引言
古人常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出将入相,也成为了无数古人的梦想。而与“将”的主征战、杀伐、武略不同;“相”作为文官之首,吸引的自然是无数文人、才子,他们穷其一生,恨不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而得益于古装影视剧的热播,“丞相”、“宰相”也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知的“相”,但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这些古装照的不严谨,让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丞相”、“宰相”之间的区别,都以为“丞相”与“宰相”是一回事,事实上两者之间有着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也颇多。
曹丞相
何为 丞相?丞相,作为中国古代的官名,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在《说文解字》之中“丞”字作:“翊也,从从卪从山。山高,奉承之意";“相”字作:“省视也”之解。由此可知,丞相乃是辅助天子之人。
不过,最初的丞相却并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确切的说,在先秦时期众多诸侯国得益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在相继设置相、相邦之后,面对繁杂的国事自然需要副手来襄助一二。于是,便有了丞相一职务,也就是说最初的丞相至少是二人之下的。
而这一职务的延续则得益于秦国的统一,建立了秦王朝的需要。秦国在秦惠王时(公元前334年)设置了相邦一职负责辅助秦王治理天下,吕不韦也成为了秦国最早的相邦,不过后来由于嫪毐与赵姬苟合、嫪毐谋反之事告发,吕不韦被牵连免职,相邦一职也便一直空悬。
诸葛丞相
但作为相邦的副手的丞相却得以保留,而在秦二世时在原来左右丞相的基础上又设置了中丞相,如此一来皇帝既可以利用丞相治理国家,又能实现相互制衡。但我们需要提及的一点就是,汉承秦制之后,在其初期相国之职务却并未如秦朝一般空悬,而是有着一系列的名臣担任,如韩信、曹参、萧何、樊哙等人。
这也导致了这一时期,相国才是那个真正的百官之长,丞相只能为副。不过在西汉吕产之后,相国一职空悬,丞相却未被废止。反倒在汉武帝时,已经位列三公,成为百官之首,但在汉哀帝时,丞相改为大司马,如此一来直至东汉建安十三年长达200余年内丞相之名称不再起用。
但作为东汉末年,曹魏的奠基人,曹草却在“挟天子以令诸侯”时上书请求复设丞相,也正是藉由此,曹草实现了对政权的把控,政事悉出于他之手,无论是选拔、擢升人才;还是行政、律令;亦或者军国大事。
最后一位丞相胡惟庸
也正是藉由此,丞相在经过曹丞相的“短暂复活”之后便短命而夭。统治者对于丞相的忌惮,也让后来的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时期,对它有着“因需而设”的态度。丞相一职时有时无,也成为了政治结构之中的常态。为了统治需要,唐朝将左、右仆色改置为左右宰相,但却改名不换品秩;北宋时亦是如此;也就造成了丞相并未居于首的局面。南宋乾道八年时,丞相一职才又成为正一品,元承宋制,丞相也是正一品。
至于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吸取元亡的教训,终于在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需要之下,做出了废除丞相制的决定。这也意味着在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的丞相官职退出历史舞台。
朱元璋
宰相与丞相的异同宰相,相较于丞相而言,它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指代位高权重的重臣。丞相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品秩几无低于从二品之下的;而宰相顾名思义,“宰”有主宰之意,宰相也就几无品秩低下之人了。
但与丞相的实际指代官职相比,宰相的范围显然更大。一如商代辅佐君王,手握大权的伊尹职务为相;周公则为太宰;虽然称谓不一但皆可称之宰相。这也就说明一个问题,丞相肯定是宰相,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可以是如霍光一样的大将军,亦或者是可以如电视剧之中的“宰相刘罗锅”。而且与丞相的实数不一样,宰相可以是一群人,一个人。
朱棣
例如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由于政务繁忙,明成祖朱棣只得设置了内阁大学士,辅佐处理政务。事实上,此时的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却行的是丞相之实。而且随着阁权的权力扩大,大学士也就成为了我们所称的宰相,高拱是也,张居正亦是。在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此时的军机大臣又成为了事实上的宰相。这也是为何电视剧之中,刘墉可以被称为宰相的原因所在。
小结如此来看,丞相与宰相之间可以说有相关新,关系匪浅;但就范围、职务而言却又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新。作为一个读者,尤其是喜爱历史的读者,两者之间自然是不能混为一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