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作为朝廷重臣为什么效忠慈禧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光绪就是一个头脑简单,毫无政治智慧的皇帝。李鸿章纵横政坛几十年,他心里清楚得很:光绪靠不住,大清这条破船,当时也只有慈禧也撑的下去。
光绪重振大清的愿望,其实也并非慈禧和李鸿章这些朝廷重臣不支持,实在是光绪所托非人,另外手段也太过机进。
慈禧能独掌大清政权几十年,还是有一些政治智慧和能力的。对于大清腐败堕落的现状她很清楚,她也想变革。
所以她才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这些能臣,也支持他们搞洋务运动,只不过她所提倡的变革是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基础上,所以革新并不彻底,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光绪开始准备搞维新变法的时候,慈禧是支持的,但变法在实际落地的时候太不靠谱了,其最终失败也是必然的。
首先,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根本不靠谱,只是一些纸上谈兵的书生,在变法之前也没有一套完善的革新计划。甚至其所谓的“公车上书”都是无稽之谈。据史料记载,军机处和光绪都没收到过这份材料。
其次,变法的手段太过机进,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裁减老臣,重用新人。光绪听从康有为的建议,变法伊始,就将翁同龢、李鸿章等这些朝廷重臣革职,其他各个衙门仅京城下岗的官员高达一万多人。
而填补空缺的都是一些毫无从政经验的书生,这自然引起了朝廷上下的不满,变法也就得不到大家的支持。对慈禧来说,这是动摇了大清政坛的根基,所以她肯定不能不管。
另外,就康有为本人而言,从变法过程中和变法失败后的表现来看,他变法目的不单纯。他并不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是借“变法”之名谋取个人私利。
康有为鼓动光绪邀请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甲午战争的罪魁祸首)担任变法顾问,这不是与虎谋皮吗?这种行为不仅慈禧不会答应,大清的百姓也不会答应。
当慈禧干预变法时,康有为又怂恿光绪诛杀慈禧,光绪头脑简单,听从了建议,结果可想而知。1898年9月19日,被机怒的慈禧发动了“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而康有为20日凌晨就仓皇而逃,流亡到日本。
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闹剧就这样结束了。康有为是逃跑了,但这场变法改变了光绪的命运,也对大清未来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香港大学博士区仲桃认为:“早在康有为跟光绪策划百日维新前,慈禧与光绪、李鸿章等洋务派已逐步推行改革,康有为的出现某程度上“破坏”了原本改革的进程。康有为提出改革的背后有个人的考虑,而且手法机进。”
虽然大清的灭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但光绪、康有为主导的戊戌变法太过儿戏,所以对李鸿章来说,不支持光绪是一个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