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景帝刘启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起汉景帝刘启,其实在历史上是挺没有存在感的一位皇帝:一是前有其父与祖的传奇故事炫人眼球,一是后有其子的征伐匈奴、挺进中亚腹地的壮丽史诗。但究其实,刘启可不是想象般那样的普通。他不仅承其父之余裕,开辟了汉朝历史,也即封建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而且还成功削藩,为汉朝大一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启这个人的能耐在于,他可不是光行黄老之术,而不厉行有所作为,亦或是听凭臣下摆布,而不主动作为。这是一个被别人的光芒遮蔽了的狠角儿,他基因里的流氓血新,一点也不比其先祖少。
(一)少年杀人手段残忍
汉景帝还是太子刘启时,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入京,两人年轻人年纪相仿,约了一起喝酒围棋。刘贤因为他爹在封国里有铸币权,手里有的是钱,打心眼里看不起朝廷里那些只会花钱不会挣钱的主儿。因此,在和刘启玩时,也没把这个真太子放在眼里,态度极其不恭敬,后来玩的玩的,两人因为棋路发生争执。
刘启正瞅着刘贤的狂劲儿没处发呢,于是就动起手来,抓起棋盘就往刘贤头上砸。不知是刘贤不禁打,还是打起来失了轻重了,结果就是刘贤一命呜呼了。如果说,棋盘能当杀人工具,愣是让谁也不信。但事请往往就是那么巧,史书上记载的特别简洁,也正是因为简单背后往往蕴藏着不简单。
这打架的场面没有浓墨重彩,可能就是太血腥了。但至少应该是刘启火冒三丈,拿起盘子狠命砸下去,刘贤当下晕了。但刘启早就气的红了眼,再而三、三而再的猛砸刘贤的脑袋,直至口吐白沫、血溅三尺、两腿一蹬、一命上天。刘启杀人这事儿,吴王刘濞没跟汉文帝算账,而是记在心头,一直到了刘启继位,做了景帝。
(二)借诛晁错大搞削藩
刘邦在建汉之初,为了巩固中央政权,分封了大量刘姓子弟为主,渐渐这些诸侯王就形成了尾大不掉的状况,有的蠢蠢衣动,威胁着中央政权和国家的统一。到了景帝时,吴王刘濞随着自己实力的增强,再加之杀子之恨未报,反迹越来越明显。
这时候,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朝廷直接统治。其实,景帝也一直在想怎么才师出有名,大刀阔斧地展开削藩。正好晁错的“削藩”建议提了出来,正中下怀。当了三年皇帝的刘启,立即显示了自己要有所作为的干劲,干脆就以诸侯王们有卖官、侵占土地等各种罪名,大张旗鼓地开始削藩。
在利益面前,亲缘转眼就变成了仇恨。吴王刘濞不仅杀了朝廷派来的二千石(郡级)以下的官员,而且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联合其它六国发动叛乱。
汉景帝一方面调兵遣将,派周亚夫等36位将军迎击叛军。另一方面,问朝臣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尽管献上。袁盎向景帝献计说:“方今之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刃血可俱罢。”其实,景帝对自己的实力也没有多大把握,对短时间内能否平叛心里也没有多少底数。所以,为了迅速让七国罢兵,他当即表示“不爱一人以谢天下”。于是下令,在东市腰斩晁错,诛其九族。
这个结局,对当初那么实心实意地覥着脸卖命的晁错来说,真是天降大祸。但在自己的利益面前,景帝还哪管你是否掏心置腹,是否为他着想,先把你晁错的人头祭上,接下来的布置再说。这一招,确实让人看到,刘启这人确实是不把人当人,尤其是为他卖命也不一定值得。
景帝诛了晁错,但七国根本不罢兵。无奈之下,景帝只得命令周亚夫用武力来平息叛乱。好在汉朝气势正盛,人心还在,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平定了七国之乱。
于是,景帝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着手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一是大面积调整诸侯国设置。参加叛乱的七国,仅留楚国外,其余都被废除。留下来的诸侯国也仅领有一郡之地,势力被大大削弱。二是抑贬诸侯王的地位。“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剥夺王国的官吏任免权、盐铁铜等的收税权,仅保留其“食租税”的权利。此后,诸侯王就不再具有同中央对抗的物质条件。
(三)杀害亚夫刻薄寡恩
周亚夫本来是文帝留给景帝的一个顾命大臣,尤其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随着他官做的越来越大,刘启也就对他越来越不放心。更让景帝挠头的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周亚夫老是听不懂自己的言外之意,动辄公开唱反调。
本来废立太子这事儿,关系着帝系的根本,刘启不会不妥善安排。刘启在朝堂之上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想争取大臣们的支持,尤其是周亚夫这种手里有权、祖上有功、现在有份量的人物。当刘启和颜悦SE地问到及周亚夫时,这老头儿却不买刘启的账,还以为自己就是主流声音的代表,坚决反对废长立幼,认为这是违反祖制。而且,面对朝堂之上的鸦雀无声,他表现的极其不满,甚至还有些亢奋,红着脸极力抗争,弄得刘启很没面子。
另外,刘启要分封几个匈奴王为侯,这也是人家拢络人心的一种手段。当皇帝的给谁封个官、封多大个官,那是做主子的权力。但周亚夫却坚决认为不行,还说如果匈奴反正就能当官儿,为什么不先封国内那些征战无数的将领呢?这番诘问,虽然没引起轩然大波,但也是在朝廷上公然景帝做对,无论如何是对圣躬的藐视。
这几番对着干下来,刘启对周亚夫的忠诚不得不有所怀疑了。为了试探周亚夫对自己的忠诚度,景帝特地举行了一场宫宴,而且吩咐宫人专门不给周亚夫放筷子。没想到,周亚夫一见这场面,顿时就火冒三丈,大发脾气,拂袖而去,丝毫没考虑到刘启的用意。其实,景帝就是想让他在群臣面前低个头,服个软,做出一付小心翼翼的样子,来给那些年轻的官员表个态,树个忠诚的样板。
谁知这老头儿没看出这是个局,根本就没往考验政治敏感度、忠诚度上想,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和景帝的距离越走越远。
自尊心被严重挫伤的景帝,总觉着周亚夫这个老东西是伺功放胆、目无皇上,根本不把自己当回事儿。于是,时刻想着赶快给老东西找个借口,做掉算了,省得将来成了儿子的后患。
恰巧这时有人告发周亚夫的儿子私自购买兵器,说是将来给周亚夫殉葬用的。汉景帝当然知道周亚夫不会造反,但没有比这更有力的由头了。
于是,汉景帝名正言顺的削去了周亚夫的职权,将其关入牢房。可怜,周亚夫为人刚正,哪受得了这腌臜气,干脆脖子一梗,绝食抗议,5天没吃东西,最后活活饿死。这种对功臣不能容忍,对威胁时刻警惕的作为,使景帝最终落了个寡恩无请,过河拆桥的名声。
(四)任用酷吏打击豪强
景帝的心计还在于其总是借力打力。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他大胆任用酷吏,把郅都、宁成、周阳等有办法、有手腕的官员提拔起来,严厉镇压那些横行郡国、作间犯科者,使那些不法豪强、官僚、外戚等人人股栗,个个惴恐,使其不法行为大大收敛,极大地便利了社会的发展。
同时,他还果断地采取措施,削弱宗族势力。在修建阳陵时,他效法汉高祖迁徙豪强以实关中的做法,把部分豪强迁至阳陵邑,使他们宗族亲党相互分离,达到了强干弱枝的目的。
这些一波接一波的重拳出击,逐渐在政治上打压了那些威胁汉朝统治的反动势力,使社会秩序稳定下来。于是,景帝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发展经济上。他多次颁诏,让自耕农从土壤贫瘠的地方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垦殖,还“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同时,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较好地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与此同时,他恩威并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使经历了多年战争的国力得以恢复,人民身上的负担得以减轻,为以后武帝兴武装、平匈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举措,不能不说,汉景帝是个有手腕、有心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