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白起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说起白起,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他是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为秦昭襄王征战无数,讨伐六国,使六国军民闻风丧胆,最后与名将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于首位)。作为“兵家”代表人物,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从一位低级的武官一路直升到封武安君,一生大小战役未尝败绩。然而,就是这样为大秦立下不世之功的名将,却也没能摆TUO兔死狗烹的宿命,最后落得拔剑自尽而亡的下场。那么当年范雎向秦昭王进言了那9个字,致使杀神白起被害死,为何又堪称古代官场厚黑学的巅峰呢?
众所周知,秦国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两代君王的励志图强,到名将白起出生时,秦国的国力已经十分强大,傲视诸侯。秦昭王即位后,雄心勃勃的昭王嬴稷继续贯彻了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到秦昭王十二年,秦国为图谋天下又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的大战略,此时的强将就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而年纪轻轻便颇有大将风范的白起便得到秦国相国魏冉重视,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据太史公《史记·白起传》记载:“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当时,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今洛阳市)与魏韩联军作战。伊阙之战可以说是白起闻名天下的第一战,白起对阵魏韩联军公孙喜、暴鸢,最终取得斩敌二十四万、夺城五座的骄人战绩,事后白起也因功升任国尉。
经此一战,白起的军事天赋一发不可收拾,随后他又率军与楚国作战多次,最终B得楚王纳土求和,楚国在白起的强烈打击下,最终一蹶不振,虽有雄心,但直到灭亡也没有翻过身来。可以说,白起高超的作战指挥能力,代表了当时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譬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的长途奔袭。
然而,要说让白起名垂青史的战役,还是那场一战坑杀四十万赵军的“长平之战”。历时三年之久的“长平之战”,成为了秦国崛起的踏板,同时也导致东方六国中唯一能够与秦国抗衡的赵国元气大伤,赵国人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当时,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色”军事改革以后,军事力量就逐渐强大,期间曾在名将赵奢的带领下挫败秦国的进攻,让其不再敢轻视赵国。但当时秦昭王是个志在统一六国的霸主,尤其是范雎入秦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策略,秦、赵两国的矛盾在所难免!
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最终因韩国上党郡归属问题上秦赵两国发生争执,双方对峙与长平。一开始,赵国任廉颇为主将,深沟壁垒,坚守不出,试图挫其锐气后寻机出战。但最终的战事拖了许久,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终究架不住功利的有或,主动用赵括换下廉颇,寻求战机试图击垮秦军。然而,随后的战事发展远没有赵王设想的简单,得知赵国换将后,秦昭王随机应变,暗地调任白起为主将,替代原先的将领王齕。
果不其然,年轻的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在赵括出兵进攻秦国军队的时候,白起命令秦军佯装战败溃退,赵括不问虚实就命令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后反被包围。据《史记·白起传》记载:“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音相杀食。来攻秦垒,衣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色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最终,白起将赵军有入埋伏,全歼其四十万赵国士兵,仅剩两百多孩童返回赵国报信。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长平之战也成为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战后,白起以为可以一劳永逸,结果他的想法太天真了!白起攻打邯郸必胜!白起自己知道,秦昭王知道,宰相范雎也知道!但是白起是绝对不能够去的,为将者,奉君命,平四海,定国安邦,当是一大喜事,可为将者,功高盖主,执M不悟,必招杀身之祸!因此,秦昭王也未雨绸缪,假借国力不济命白起暂且退兵,将唾手可得的赵国都城和用数十万鲜血换来的珍贵胜利抛却不顾。
可以说长平之战是杀神白起的军事巅峰,但也让白起走向了灭亡,白起愤愤不平的退兵了。次年,秦昭王待军队修整好后再度讨伐赵国,昭王又要白起挂帅继续率军进攻,但白起摇摇头说:“机会已失,秦军不宜进攻。”至此,合作数十年的君臣失和,白起也有了“藐视君王”的嫌疑!最后,秦昭王明知必败仍强令大将王龁出征,此时已经不是对白起军事能力的考验了,而是对他听命与否的检测,可白起偏偏看不到这一点,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后来,在面临秦军兵败之时,白起还颇为随意说了一句:“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秦昭王听到此话可想而知心请,据史料记载:“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不过,嬴稷念及他劳苦功高,最后一次派宰相范雎去探望白起,可范雎早和白起有过节,回来就向昭襄王说了一句:“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可以说,就是这当年字字诛心的9个字,害死了杀神白起。
看似简单的九个字,范雎却给白起套上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秦昭襄王本来就对战功赫赫的白起有所忌惮,而此次白起多次抗命更是加深了昭襄王的这种心理。范睢的回禀无疑是告诉昭襄王,白起是武将第一人,他的话可以掀起整个秦国的波澜,这就让秦王都不得不畏惧三分。而范雎更是狡猾,他没有直接诬蔑白起有说过忤逆的话,却让秦王自己想到了白起可能有忤逆之心,当真是政治的无形之剑,堪称古代官场厚黑的巅峰之作,赵军四十万大军都杀不死的白起,最后却被这9个字害死。最终,秦王赐剑于白起自尽,一代名将就此陨落咸阳城外的杜邮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