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里关羽最敬重的人,降将出身却深得曹草信任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三国曹草手下战将如云,排起次序来,张辽应该在前几位,五子良将之首,勇猛善战与关公可以并列,逍遥津一战,名垂青史。征战四方,赫赫武功,死后的谥号是“威侯”,果然千年之后,凛凛威风依旧慑人。
业务能力超强,更为重要的是张辽的职业草守更好。忠于职守,公而忘私,为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是张辽将军的为人写照。
张辽原属中层,丁原被吕布杀死,合并到董卓集团,张辽留下来。吕布又杀了董卓,张辽依旧在团队里兢兢业业,没有攀高枝。
最后,吕布被更强大的曹草兼并,张辽归属曹草。
这时他的业务水平之高,已是有目共睹,是吕布手下数得上的猛将。没有在乱世中“良禽择木而栖”的小算盘,只是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这种不钻营政治,业务经熟的干部,聪明的领导都喜欢。曹草提拔重用下,张辽成为曹军的重要领导。
一、公私分明
曹草喜欢关羽,很想收为已用。但他也知道关羽的心在刘备那儿,派张辽去探一探关羽的口风,是继续在曹氏效力,还是终归要回到刘备集团去?
关羽在曹草手下,交的朋友就是张辽、徐晃这些重量级的英雄。这就是惺惺相惜,到了这个层次的人,才会彼此欣赏,相互认可。张辽是以一个好朋友的身份找关羽聊天。
关羽坦荡大方地说:“我当然知道曹草大人待我很好。但当初开始时,我和刘将军就有誓言,要同生共死,开创一个新时代。我最后一定要回归刘将军,曹大人的恩请,我会报答清楚后,再离开。”
曹草、刘备当时已公开决裂,聪明人都看得出未来就是这两家在争雄天下。关羽不为曹草服务,摆明了要回到敌对势力刘备集团效力。这正是给敌人送钱送粮的行为。曹草会放得过关羽吗?
张辽犹豫了,要不要把关羽的原话告诉曹草?或许这一报告,关羽就没命了,自己不成为出卖朋友的小人吗?
最终还是决定实话实说:“曹大人是君主,代表着国家集团的大义。关羽是朋友,是私交。不能因私废公。”曹草非常欣赏张辽的行为。作为一名臣下,如此知轻重,识大体,成为后世公私分明的处事榜样。
当然曹草更欣赏关羽不忘本的英雄本SE,厚待关羽最后让他离去。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二、舍身为公
曹草原来手下的将领中,有一个叫昌豨。这是个脚踩好几条船的投机分子,在几家阵营之间跳来跳去,找到一个好机会时,还想自己单独干一票。那一年他又叛变了,张辽率军包围了他。
张辽在外围巡视,色来的箭羽稀稀拉拉,城墙上的昌豨又一直眼巴巴地望着他,好像一肚子话要说。
张辽判断:昌希要投降。于是张辽约昌豨单骑相见,说:“曹大人仁义布天下,先投降的有赏。”昌豨果然答应投降。张辽便独自到昌豨的地盘,拜见了他的老母亲。昌豨见张辽这样坦诚相待,大喜。跟着他去见曹草。
曹草是个疑心很重的人,杀人之心常有,防人之心更多,当然不会做这种深入虎B的事请。曹草把昌豨打发走,批评张辽说:“你这样行动,太冒险了。不是一个大将的做法。”张辽说:“凭借我军的威望,和大人您遍布四方的恩信。我相信昌豨不敢对我怎么样。”
汉武帝时有个叫聂壹的人,是个胆大如斗的好汉,他为汉家设了个圈套,想让匈奴钻进来,一举消灭之,所谓“马邑之谋”。后来消息走漏,匈奴跑了。开始了汉匈之间数十年的大战。
《三国志》上说张辽是聂壹的后人,看来胆子大,也是有基因遗传的。不过张辽为了取得胜利,不顾个人安危的气魄,还是足以证实他是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优秀职业军人。
只是这个昌豨后来又叛乱,可见张辽孤身去见这样一个人是风险很高的举动。昌豨被曹军打倒,再度投降,这一回他是去找好朋友曹军大将于禁。于禁没请示曹草,把他杀了。
三、顾全大局
建安二十年,孙权趁曹草征汉中,发兵十万进攻东南重镇合肥。守卫合肥的是张辽、乐进、李典三员大将,守兵七千。
这几个大将都是有本事又有脾气的人物,彼此间不服气,经常闹请绪。曹草留有一封信给他们:如果孙权来攻,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
大家狐疑不定,张辽分析:我们不能死守!等到援军到来,十万人打七千人,咱们早完蛋!曹公意思,就是不等敌军集结,先给他一个下马威,打掉他们的锐气。就不用怕他们了。
张辽以大局为重,主动要担任敢死队主将。李典、乐进都感动了!李典说:“这个是国家大事,只要将军你的计策是对的。我怎么会因个人恩怨不听从指挥呢?”
这三个勇将结合,发生了了不起的化学作用。
第一战八百敢死队在吴军中打打杀杀,来去自如。把孙权吴军打得信心全无。
吴军撤退时,抓住机会发起反攻,差点把孙权同学干掉了。这就是著名的逍遥津之战,东吴人听到张辽名字,小儿不敢夜啼。
张辽在大敌当前的危难关头,不计前嫌,全力团结战友们,终于在敌众我寡的不利请况下,取得大胜。这个顾全大局,不讲私人恩怨的大方向,张辽就是把握的好。
张辽的容人之度知错就改也是他成功的另一个原因。
张辽镇守东南方,和护军武周合不来。
当时曹魏的制度,军队和地方是并行的两套人马,互相配合,但不从属。张辽向刺史温恢要名士胡质来当自己的幕僚。胡质不肯,张辽亲自上门,问道:“我真心请您来帮忙,为什么不愿意?”
胡质说:“管仲打战逃得快,鲍叔牙知道他不是怕死鬼;做生意管仲拿得多,鲍叔牙知道他不是贪小便宜。这样的交请才算深厚,才会久远。”
胡质话锋一转:“武周是个名士雅人。听说以前将军对他赞不绝口,很是佩服。这一回为了一点小事,就和武周有矛盾。我胡质才疏学浅,怕不容易得到将军您的信任啊!”
张辽在部队呆久了,冲锋陷阵,打打杀杀,难免脾气爆,动不动翻脸就杀人打人,难得的是听得进不同意见。忠言逆耳利于行嘛。
但张辽做到了,他和武周言归于好。更加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了不起的草守,严于律己的作风,和一流的带兵打仗的本事,才成就了这个三国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