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朝以来,人们一般习惯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比如永乐皇帝、 万历皇帝、乾隆皇帝等。原因在于明朝以前,皇帝在位时一般要起好几个年号,而明以后,基本保持一帝一号,仅有极少数的除外。其中一个例外,便是清朝的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的年号“同治”,是后来两宫太后夺权,确定垂帘听政的体制之后起的。这个年号内涵比较丰富,两宫太后同朝而治,太后与亲王共治,君主与大臣共治,所以提出来以后,除了6岁的载淳小皇帝以外,大家都觉得很满意。
不过,在“同治”以前,载淳还有过另一个年号,叫做“祺祥”。这个年号虽然用的时间很短,只有几个月不到,但还是作为官方年号出现过,并曾以此发行过铜币——祺祥通宝的。
别看年号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很考验文臣的水平。给皇帝起的年号,既要读起来顺口,听着好听,又要有积极正面的含义,还不能与前朝的皇帝重复。而最为关键的,是要避开那些不好的字眼,比如之前的亡国之君用过的字,肯定是不行的。
比如在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就闹过这样的笑话。一开始,赵匡胤让宰相赵普给他选个漂亮的年号,赵普说“乾德”这两个字不错,赵匡胤便采纳了。
结果,这个年号用了整整6年,赵匡胤才发现南唐后主李煜早就用过了这个年号,于是在心里臭骂了赵普一顿,赶紧换掉了这个不祥的年号。
祺祥这个年号,是咸丰临终前指定的八位顾命大臣所拟的,出自《宋史·乐志》的“不涸不童,诞降祺祥。”其寓意也不错,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但当时京师的一位名士李慈铭听到后,非常不以为然,冷嘲热讽地挖苦了这年号一番。
李慈铭说,祺祥这个年号首先文意重复,祺就是祥,祥也是祥,历史上大国君主的年号没见过这么起的。另外,像这个祺字,以前从来没有皇帝用过,而祥字,只有宋少帝用过“祥兴”一号,结果那家伙两岁就死了,还葬送了宋朝。
“嗣子幼冲,自不当所检择,而廷臣亦无有言者,岂真国威所劫乎?不学之弊,一至于此,呜呼,国家可无读书人哉?”
李慈铭说,皇帝还小,不懂怎么选年号,而满朝文武大臣也没人出来说一说,难道我大清一个读书人都没有了?这番话基本上就是指着顾命八大臣的鼻子骂,你们几个到底有没有读过书?
李慈铭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大嘴巴,但敢这样公然批评新帝的年号,也是非常令人意外的。且不仅如此,李慈铭还敢批评载淳的继位程序不合规。
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驾崩,按照规制,载淳作为皇太子,应将先帝灵柩运回京师后,载淳再在乾清宫宣布即位,成为新任皇帝。但事实上,载淳登基跳过了这道程序,直接就在咸丰灵前登基,李慈铭对此也讥讽道:“此真贻笑万古者矣。”
李慈铭一介书生,如果放在其他时候,就是借他100个胆子,也不敢放此狂言。但在此时,表面上看李慈铭是在讥讽皇室,但实际上是在打击做出以上安排的八位顾命大臣。在京师中能够出现这等言论,恰证明对顾命大臣不满的在朝中还大有人在。但肃顺等人未能对此抱有足够的警惕,此为顾命八大臣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