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走向,往往逃不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基本定律,所以满清政府倒台后,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想要把各地军阀给打趴下,必须得有大魄力!
1926年,国共两党展开了深入合作,并组成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后,拉开了北伐的序幕。
北伐伊始,交战双方的兵力,天差地远。
革命军所要面对的北洋军阀,直系吴佩孚占据两湖地区及中原大部,拥兵20万;皖系的后起之秀孙传芳带兵20万,盘踞物产富饶的长江中下游五省;奉系张作霖更吊,坐拥东北,号称东北王,手底下40万军队不说,还有一套完整的军工设备,自给自足;除此之外,山东的张宗昌也有十多万。
而所谓的革命军,撑死也就广东的十万人。
而且,纵观之前的历史上,北伐只有朱元璋成功了,一般请况,都是从北往南的统一形式!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北方贫瘠南方繁华。
从南向北,过了长江流域,士兵们就会眷念南方温润的花街柳巷,比如太平天国,天王们只想在都城里花天酒地,士气更是再而衰,三而竭。
从北往南,大不一样,占了烟笼江南,还想两广东莞。
朱元璋之所以例外,是因为民族大义。
所以,无论是按照兵力对比,或者是常理推测,革命军成功的希望,都非常渺茫。
兵者诡道也!
初出茅庐的10万革命军,愣是凭借一股子信念,横冲直撞,把久经沙场的北洋系将近一百万大军,给生生打垮!
1928年,随着张学良东北易帜,历时两年的北伐战争结束,中国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十万怼百万,一省打天下,这种奇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究其原因,大概就两点∶
一是外部的。
北洋政府自袁世凯死后,就分裂成好几块,彼此之间互相伤害。
北伐开始后,张作霖作壁上观,孙传芳保持中立。
而革命军发动北伐前一年,北洋系就在长江流域干了一场,实力大大削弱,所以北伐半年后,就从珠江流域推到长江流域。
况且,北洋军系的成分复杂,壮丁土匪小军阀,各有心思。
二是内部的。
革命军既然敢北上,可以肯定的是,在前期,思想上暂时达成了统一,大家一致对外。
尤其是以知识分子为主的黄埔军校,组成了北伐军的骨干力量,使得这支部队灵魂高度集中,目的非常明确,行动上悍不畏死。这一点,二十年后的解放战争中同样得到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