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战役,是解放战争史上一个永远的创痛。
此战,解放军三野第十兵团的3个团9000多官兵,登陆后英勇作战三昼夜,终因孤立无援寡不敌众而大部牺牲一部被俘。为此,全军、全国震动。
对这场解放军损失最严重的战役,台湾方面称之为“古宁头战役”、“古宁头大捷”大加吹捧,各种段子故事层出不穷,最“神奇”的一个说法却是来自日本:日本人声称,一个日本中将才是金门战役的真正幕后指挥者。
一、
根本博,福岛县人,日本陆军中将,中华民国陆军中将。
他1927年担任日本驻南京领事馆武官,日军侵华期间,先后担任华北方面军和华南方面军参谋长、关东军第二十四师团师团长。1944年底任北支那方面军司令官兼驻蒙军司令官,直到日本投降。
从履历上看,他是个中国通,经于参谋作战,手腕强硬。在日本宣布投降时,他曾无视放弃武力命令,与苏蒙军继续交战,使得滞留在内蒙张家口的4万日本侨民顺利撤出。为此,此人在日本较有声望。
但是,让根本博真正扬名的,是他在战后的台湾之行。
日本方面的书籍,称他是“台湾生死存亡”的幕后英雄,挽狂澜于既倒。以下,是日本方面对根本博秘密参战的叙述:
1949年4月,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赋闲在家的根本博在日本实业家明石元长(原台湾总督明石元二郎之子)的邀请下,决定率得力旧属,赴华秘密协助蒋介石。
因为,蒋介石对他有恩。
第一,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后对侵华日军网开一面,华北方面的三十五万日军全部得以遣送回国;第二,根本博本人没有作为战犯审判,私人财产也带回了国。
据根本博回忆录说,战后蒋介石曾在书房里召见他,当时其他国军上将都站着,蒋介石却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没有一丝战胜国的傲慢,让他非常感机。
5月初,根本博化名“林保源”,率吉川源三中佐(化名“周志澈”)、浅田哲大尉(化名“宋义哲”)、冈本秀俊少尉(化名“陈万全”)、中尾一行曹长(化名“刘台源”)、吉村虎雄(化名“林良材”)与照屋林蔚(化名“刘德全”),一行七人从九州的宫崎县延冈市,以钓鱼为名乘船出海,准备偷渡到上海。
七个日本浪人,奔赴不属于他们的战场。
二、
七个日本人走得很不顺利,先是途中得知上海失守,被迫改道台湾,路上遭遇台风翻船,最后搭乘美国军舰千辛万苦来到台湾。
见到七个有军事经验的日本军官,蒋介石如获至宝,让他们穿上国军军服当“顾问”,去协助汤恩伯防卫金门一线。
汤恩伯是著名的常败将军,手下的兵卒都是惊弓之鸟,根本博一到,立刻充当了首席军事顾问的角SE。首先,根本博说服汤恩伯把仍在大陆的部队尽快撤到沿海的一江山岛、大陈岛、金门、马祖,增强了金门守军的实力。其次,汤恩伯原打算将登陆的解放军“阻敌于海上”,被根本博制止,他参照硫磺岛之战的经验,建议让解放军先登陆,再集中火力包围。
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汤恩伯,是著名的亲日派,两人日语沟通毫无障碍,他对根本博言听计从,全部采纳。
10月25日凌晨,金门战役打响,解放军先头部队登陆滩头,国民党军采取了根本博的战法,先炮火轰沉了船只,使得后援部队无船可乘,接着重兵包围,解放军寡不敌众陷入苦战,最终全军覆没。
10月26日中午,胡琏登岸接替了指挥权。但这时战局已定,只剩下收尾了。
于是,这场事关“台湾存亡”的战役,便由一个日本将军打赢了。
以上,是日本人的说法,可称为“根本博神话”。
三、
台湾方面,关于古宁口战役的指挥官,则一直是笔糊涂账。
一开始,金门地区的最高指挥官,是福建省主席、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在战役前夕蒋介石派十二兵团司令胡琏接管金门防务。但胡琏直到战役打响后第二天中午才抵达,所以这场仗的“功臣”究竟是谁众说纷纭。
对于根本博,台湾方面只承认是“顾问”,原因很简单:一个侵华战败国的将领,见不得光。
2009年,台湾方面纪念“古宁头战役60周年”之际,台湾“国防次长”黄奕炳中将特意邀请当年日本顾问团的后裔到台湾,当面对“当年的雪中送炭”表示感谢。
汤胡二士争功,日本顾问云里雾里,但真正的失利关键因素,绝不是区区一个根本博的神机妙算。
解放军总结金门战役的失利,有三大原因:1、渡海工具缺乏,第一梯队的船只没有返回,导致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隔海待命,救援有心无力;2、指挥混乱,三个团的兵力登陆,没有一名师指挥员随同登陆指挥;3、对敌请变化了解不足,没有莫清金门守军的兵力、指挥官。
说到底是两个字:轻敌,第十兵团司令叶飞战后自我检讨道:“因为轻视了金门。”
1952年6月,因为遭到国际方面的抨击,被授予“中华民国中将”头衔的根本博归国,汤恩波亲赠书函:“根本先生与恩伯,朝夕相聚,出入金、廈、舟山各岛,危难生死,置之度外,此崇高之侠义经神,实可天地间久长。” 蒋介石则赠他一个景德镇官窑烧制的花瓶,被根本博一家珍藏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