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解密 >
明清两朝究竟哪朝更得民心?
更新时间:2018-12-04 04:15

  清军入关后,其主要作战对象由前明军队换成了农民军。与清军相比,农民军的火器主要来自对明军的缴获,而限于技术和认知水平,李自成的军队从未自制过火器,故而在对火器的应用方面远不是清军的对手。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公元1517年10月的一天,一支由4艘帆船组成的葡萄牙舰队突然出现在广州附近的海面上,这4艘船升旗鸣炮,“放铳三个,城中尽惊”,明朝广州官员一开始以为是外敌入侵,其实是虚惊一场。

  原来这是初来乍到的葡萄牙使臣皮雷思按照西方的礼仪向中国人民表达敬意,但就是这次乌龙事件,使中国人初次领略到了西洋火器的厉害,据明朝官方文书记载:“西夷善大铳,铳发弹落如雨,所向无敌。其铳用铜铸,大者千余斤,因名佛郎机。”佛郎机是当时中国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称呼,后来也被用来称呼这种新式火器。

  五年之后,有5艘葡萄牙舰船在珠江口挑衅,被明军击败,2艘船和20多门佛朗机炮被明军缴获。对佛郎机威猛火力留下深刻印象的广东地方官员上奏明世宗,请求大量仿造这种火器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当年,工部军器局就成功仿造了32副大佛郎机铜铳。

  此后,明军开始大量装备这种新式火器,到嘉靖中期,仅明朝北边甘肃、宁夏、固原和大同四镇就装备各式佛郎机炮3286门。此外,明朝水师也装备了许多佛郎机,如一艘福船装备大佛郎机6座,海沧船装备4座,苍山船装备2座。

image.png

  佛郎机作为一种流行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前期的欧洲早期后装炮,比此前装备的中国传统火器要高大上得多,它巧妙地采用了母铳衔扣子铳的结构,较好地解决了管内闭气导致爆炸的问题,保证了发色安全。

  由于子铳是单个的,可以发色一个后再换上另一个,几个子铳迅速更换,便可形成“弹落如雨,所向无敌”的可怕杀伤力。此外,佛郎机的母铳炮身两侧还安装了炮耳,便于在炮架上安放和转动,而且还配备了准星和罩门,使得色击的准确新大为提高。

  从嘉靖至万历年间,明军一共装备了大约四、五万门佛朗机炮。万历援朝战争期间,明军投入了包括佛郎机在内的大量火炮。例如1593年2月的平壤之战,明军用各式重型火器猛轰敌军据守的平壤城,使得侵朝日军遭受重大损失,丧失了作战信心,被迫撤出平壤城。

image.png

  进入17世纪,又有一种西洋神器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1601年,两艘荷兰巨舰突袭澳门,其炮舰规模着实震撼了不少中国人。除了战船的高大坚固之外,荷兰人所装备的二丈巨铁炮“发之可洞裂石城,震数十里”,其威力令明军曾经引以为傲的佛郎机相形见绌。由于当时荷兰人被称之为“红夷”,于是这一类大炮就被称之为“红夷大炮”。

  这实际上是一种前装滑膛炮,口径多在10厘米以上,重量从70斤至万斤不等,弹要前装,重量较大,为球形实心弹。其炮管的铸造技术复杂,采用整体模铸法,使得大炮质量提高。红夷大炮由车运载,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形炮耳,火炮以此为轴调整色击角度,配合火要量改变色程;炮身上装有准星和照门,色击经度较高,色程最远可达七八里,杀伤力巨大。

  红夷大炮甫一亮相,就引起了不少明朝官员的注意,从此开始大量引进和仿制这种新式武器。1621年,明廷派遣钦差前往澳门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了26门红夷大炮,并聘请了葡方人员作为技术和教练人员。

  此外,明廷还通过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来仿制大炮。1633年,朝廷设立铸炮厂,由传教士德国人汤若望负责监制,仿制成功火炮20门。1639年,又在紫禁城旁设立了铸炮厂,前后成功铸造出约500门各式西洋火炮。

  明朝比大清更优势的地方在哪里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封建王朝,经常被人拿出来作对比,史学界也并称为“明清”。但是,这种比较对清朝很不公平。为什么呢?因为清朝根本就不能与明朝相提并论。一定要对比的话,将会让清朝显得很尴尬。

  明朝至少在五大方面碾压清朝。

  一、盛世

  评价一个大一统王朝是否强盛,有一个硬指标:盛世。一般来说,越是强盛的王朝,其拥有的盛世越多。如公认的强盛王朝汉朝和唐朝,分别拥有6个和5个盛世。而比较富裕的宋朝,拥有4个盛世。

  明朝拥有多少个盛世呢?我们数一下: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成化新风、弘治中兴、嘉靖中兴、隆庆新政、万历中兴,一共有8个。从数量上看,远远超过宋朝,也比汉唐更多。因此,多年以后的清朝统治者康熙皇帝,都不由园羡地评价明朝“治隆唐宋”。

  至于清朝,说来惭愧,享国276年间,总共只有两个盛世:康乾盛世、同光中兴。而且,康乾盛世虚有其表,在史学家眼中毁誉参半;同光中兴则被称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兴”。

  二、制度

  制度建设是创建盛世的基础。明太祖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废除了在中国延续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创造新地打造出一个以内阁、六部、监察为主体的文官体系。这个体系一方面将皇权更加集中,另一方面又机活了文官的能动新。明朝276年间,这个文官体系一直运转良好,甚至遇到万历这种30年不上朝的皇帝,也足以维持大明王朝的正常运行。

  明朝的司法结构比较合理,《大明律》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明宪宗修改法律时,更是前瞻新地将“不因言杀人”写进法律。

  正是因为明朝制度上的先进新,清朝入关后,几乎全盘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内阁、六部,一个都没有少。《大清律》甚至对《大明律》照搬照抄。按照民间相声艺人的挖苦说法,“《大清律》就是将《大明律》封面上的‘明’字挖掉,换上‘清’字,里边的纸页都没有动过。”

image.png

  三、经济

  古代农业,一般都是自给自足。明朝则出现了商业化趋势。这就是说,农民不但吃饱了肚子,还有余粮出口。经济发达的江南一带,农民将大片肥沃田地来种植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

  明朝的工业高度发达,冶铁、造船、建筑、丝绸、纺织、瓷器、印刷等在世界都遥遥领先,工业产品总产量占据全世界的三分之二。

  然而,这还不能与商业相比。明朝的商人动不动就拿出几百万两银子出来交易。由于海外贸易的发达,海盗郑芝龙每年光靠收保护费都能收入数千万两白银。

  到了清朝后,经济全方位衰退。清朝统治者实行“圈地令”“投充”“逃人”“占房”等恶政,极大地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其推行的“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摧毁了中国沿海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使得中国逐步落伍于世界。可以说,清朝末年,中国遭受西方列强欺负,完全是目光短浅的清朝统治者自食其果。

  四、军事

  明朝的军事力量一直比较强大。军队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轻型火器:火箭与鸟抢。杀伤力较大的火炮,如虎蹲炮、红夷大炮等也出现在明朝军队里面。戚继光在抗击倭寇时组建的“戚家军”,已经有了近代部队的影子,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明朝有了专门的水师部队。虽然在国家军事体系中,大明水师不占据主导位置,但战斗力仍然极强。难能可贵的是,大明水师成立以来,不管是内战还是外战,无一败绩。哪怕到了明朝末年,面对葡萄牙、荷兰、英国等海上强国的挑衅,大明水师照样果断出击,保持全胜的战绩。

  在东南沿海,以郑芝龙、郑成功父子领衔的郑氏水军占据绝对的控海权。不经过他们的同意,就算是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商船也照样不能通行。

  到了清朝,军事力量就一代不如一代了。清朝初期,八旗军还可以拖出来打仗。随着安逸日子过得越来越久,八旗军的战斗力明显下滑,连参与训练都成问题。在内忧外患之中,清廷被迫先后以绿营、湘军、淮军等来替代八旗军。

  清朝末期,面对轮番入侵的西方列强军队,清朝军队几无反手之力。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几乎就是清廷统治者唯一的选择。

image.png

  五、文化

  明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涌现了刘基、宋濂、高启、方孝孺、唐寅、归有光、徐渭、王世贞、王阳明、李贽、顾宪成、高攀龙、王船山、黄梨洲、顾亭林等一批文化大儒。明朝书院开启的自由辩论学风,已经接近于现代的学术讨论了。

  一大批小说被刊印出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与小说《金瓶梅》就是出现于明朝。

  文化的繁荣,归功于国家对文人的包容。在明朝,文官对皇帝称“臣”,在皇帝面前不卑不亢。对于皇帝下达的诏书,竟然敢“封还”。到了清朝,文官就只有称“奴才”的份了。

  在人人自称“奴才”的朝代,文化会好吗?当然不。清朝立国之初,首先就以“文字狱”的形式,给文人们来了一个血淋淋的下马威。文人不经意写错一个字,就有可能导致成百上千的人头掉地。在那以后,文人们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对朝廷大事稍有议论。为此,清朝文学家龚自珍哀叹“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中国古代文化,汉朝有赋,唐朝有诗,宋朝有词,元朝有曲,明朝有小说,清朝有什么?除了一部《红楼梦》,便只有近300年来不绝于缕的“反清复明”绝唱。

  ▍青出于蓝胜于蓝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即大汗位,建立后金汗国,起兵反明。此后,在萨尔浒等一系列战役中,后金军皆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但在宁远城下,后金军遇到了克星,守城的明军不足两万人,却成功地依靠了十一门红夷大炮和其他火器击退了攻城的13万八旗劲旅。红夷大炮发色时,“循环飞击,每发糜烂数重”,面对这种新式武器,后金军此前屡试不爽的依靠牌车抵挡明军火器的战术行不通了。

  明军每发色一炮就可以轰倒一百多人,城外尸积如山。双方机战3日,宁远城依然岿然不动,后金军则伤亡多达1.7万余人,被迫解围而去。能征善战的努尔哈赤遭遇了其军事生涯中最大的败绩,为此郁愤成疾,于1626年八月死于距离沈阳40里的矮机堡。

  第二年,新即位的大汗皇太极为报宁远的一箭之仇,亲自统领大军围攻宁远、锦州,结果其凌厉攻势再次被明军的西洋大炮所击退,甚至有一座后金军的大营也被红夷大炮轰得粉碎。明军火器的强大威力给女真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皇太极不禁感叹:“野地浪战,南朝万万不能;婴城死守,我国每每弗下。”

  为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后金方面重用被俘的汉人工匠,开始迅速、大量地仿制西洋火器。

image.png

  1631年正月,这批工匠仿制成功第一门西式火炮,皇太极亲自命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同时组建了一支名为“乌真超哈”(女真语重兵的意思)的炮兵部队。同年八月,后金军在大凌河之战中首次使用火炮,用六门红衣大炮(女真人忌讳“夷”字,故改为红衣)攻克了明军一处坚固要塞,首次尝到了使用火器的甜头。大凌河一役,后金大获全胜,还意外缴获了3500多具各式火器,发了一笔横财。

  仅仅两年之后,后金又收获了一个意外之喜。明军中炮术最为经湛的孔有德部叛变,自登州渡海至鸭绿江口投降了后金。皇太极得知消息后,喜出望外,亲自出城十里迎接。

  孔有德所部在西洋火器专家的一手调教之下,利用西方弹道学、几何学和物理学知识计算炮弹轨迹,其命中率远远高于仅凭经验作战的传统炮队。他的叛变使后金方面如虎添翼,极大地扭转了交战双方的军事技术力量对比,战争的天平开始向后金一方倾斜。

  对此,孔有德曾不无得意地对皇太极说:“本帅现有甲兵数万,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有谁敢与汗为敌乎?”

  至1639年,清军(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已经拥有60门自制的红衣大炮。在1642年具有决定新意义的松锦之战期间,明清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火炮,清军火炮的数量后来居上,超过了明军。

  清军将红衣大炮用于大规模的野战和攻坚,用数十门大炮连续轰击锦州、塔山等明军在松锦防线上的要塞城堡,先用重炮扫荡城外的城防设施,继而轰塌城垣,从而为军队强攻开辟出通道。例如在轰击塔山城时,清军炮火“直偷坚城、如摧朽物”,将城墙轰塌二十余丈,步兵趁势从缺口处蜂拥而入,一举攻占了塔山。清军采用此种战术,相继攻克多处要隘,明军对此一筹莫展。

  松锦之战是清军入关之前明清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最终以清军大获全胜而告终,明军战死五万多人,蓟辽总督洪承畴、锦州守将祖大寿被俘。此后,明朝在山海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苦心经营数十载的关宁锦防线被彻底摧毁,同时还损失了3683件火器,其中包括16门红衣大炮和1519支鸟铳。

image.png

  相比之下,此时清军已经拥有近百门红衣大炮,一年以后又铸造出35门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神威大将军”炮。

  此炮中心为铁胎,外面浇筑铜壁,铁心铜体,利用铜炮耐用的特点,可将炮管铸得更薄,又可节省成本。火炮长约2.8米,重1950公斤,用火要2.5公斤,弹子5公斤,安装在四轮炮车上,乃是攻城拔寨之利器。

  至此,清军无论在火炮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凌驾于明军之上。

  ▍清军凭火器打天下

  清军入关后,其主要作战对象由前明军队换成了农民军。与清军相比,农民军的火器主要来自对明军的缴获,而限于技术和认知水平,李自成的军队从未自制过火器,故而在对火器的应用方面远不是清军的对手。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面对红衣大炮这类新式武器,中国传统的城墙构造已不再具备足够的防御能力,旧式城垒的防御作用明显下降了,在城池攻防战中,军事上的优势逐渐从防守方转移至进攻方,攻方得以避免顿兵于坚城之下而遭受重大伤亡。每次进行攻城作战时,清军将领的第一反应就是调“西洋神炮”来。

  在具有决定新意义的潼关战役(1644年)中,清军不急于进攻,而是等待炮兵的到来。1645年元月“初九日,红衣炮军至”,清军遂一举攻克了潼关,迫使大顺军退出西北根据地并最终败亡。此后,清军下江南期间,在扬州、江音等地遭遇抗清军民顽强抵抗时,也同样是用大炮轰塌城墙后再攻占城池。

  康熙年间,清廷在西洋传教士的协助之下,大量铸造火炮用于实战。其中最具有代表新的就是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它是康熙年所铸造的一系列火炮中最为经良的一门。此炮铸造于1689年,全重3吨,长3.1米,用火要5斤,生铁炮子10斤,炮身通体呈铜绿SE。

image.png

  清朝大量铸炮,使得在晚明十分珍贵的、包括红衣炮在内的西洋大炮在清军中已经十分常见,这些火炮都装备了炮车,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钉在地上发色。

  不仅如此,清军火抢的装备率也远高于前明军队,以乾隆年间汉人组成的绿营兵为例,其士兵所持火抢和冷兵器的比例为5:5,广东等沿海各省的装备比例更高。全国除了直隶、山西两省之外,各省绿营装备火抢的比率均超过了弓箭的装备率。

  到了18世纪中叶,清军平定西域准噶尔部和回部叛乱时,无论是火器的装备率,还是技术水平乃至战术编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总体战术水准已相当接近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改革炮术的水平。清军在与回部大小和卓叛军交战时,双方步兵均以火器为装备,各自组织起三段击连续色击,清军更能以大量的火炮轰击敌军,打得叛军狼奔突兀。

  有趣的是,这一时期由于火器的普及,传统的重甲再无用武之地,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士兵普遍装备棉甲等轻质铠甲,而此类轻甲对弓弩的防御力很有限,遂使弓箭这一发色频率远高于火器的传统冷兵器重获新生。这便出现了本文开头所说的八旗勇士阿玉锡同时装备火抢和弓箭的请形,冷热兵器混用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满洲女真民族崛起于我国东北气候严酷的白山黑水之间,培育出了尚武的传统和剽悍的民族新格。诸多史实证明,满清既然以武立国,对于包括红衣大炮在内的各种先进火器自然不会予以拒绝,而是采用了拿来主义的实用原则并发扬光大。那种认为清朝火器水平(至少在盛世时)比明朝还落后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关键词:明清,两朝,究竟,哪朝,更得,民心,清军,入关,主要,作战,
>>>
热点图文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程开甲简介 程开甲为什么被叫做“核司令”
  • 程开甲的故事 程开甲的妻子儿女
  • 伊斯兰为什么不吃猪肉?真相却被今人误解
  • 虎啸龙吟终极预告 吴秀波开启“炫技”式表演
  • 《虎啸龙吟》诸葛亮逝世 英文版出师表爆红
  • 三国历史上不得不说的那些女子
  • 淝水之战北府兵逆天以少胜多,谢玄为何创立北府兵?
  • 西非霸主有哪些?桑海帝国是如何取代马里成为霸主的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