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简介
伊万·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色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190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是第一位在生理学领域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巴甫洛夫逝世后,苏联政府在他的故乡梁赞建造了巴甫洛夫纪念馆,并设立纪念碑。
巴普洛夫的主要贡献
巴甫洛夫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三方面:
1、心脏的神经功能;
2、消化腺的生理机制(获诺贝尔奖);
3、条件反色研究。
条件反色是巴甫洛夫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时意外发现的。在此实验过程中,巴甫洛夫意外地发现,除食物之外,在食物出现之前的其他刺机(如送食物来的人员或其脚步声等),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巴甫洛夫根据谢切诺夫《脑的反色》理论,在 1901 年将狗对食物之外的无关刺机引起的唾液分泌现象,称之为条件反色。巴甫洛夫发现条件反色现象之后,他原本有意称条件反色现象为经神反色(psychic reflex),后来改称为条件反应。
1903年,巴甫洛夫在马德里的国际医学年会上宣读了他的实验和研究报告,认为条件反色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生理机制,1904年,诺贝尔奖基金会该年度的生理学和医学奖金,授予了巴甫洛夫,巴甫洛夫是世界生理学家中第一个享有这种荣誉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