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的影响
英国广播公司(BBC)2009年组织了一次网上投票,请广大听众和观众推举“全国喜爱的诗人”(不包括莎士比亚),获得这一称号的是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
艾略特还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他的“共同追求正确判断”的理想一度成为颇有感召力的口号。他的《论文选,1917—1932》是英国批评史上少有的经典。
翻开现当代中国诗歌史,众多诗人都曾表示深受艾略特影响,例如徐志摩曾仿艾略特诗风写作《西窗》。卞之琳、夏济安、穆旦等人也都受其影响至深,“从当年的徐志摩、孙大雨到今天的文学青年,几代人读艾略特的旷世长诗《荒原》和《普鲁弗洛克的请歌》,构成了中国文学的难忘记忆”。
如何评价艾略特
美国总统自由勋章颁奖词评:“他是一位诗人和批评家,融汇了智力与想象、传统与创新,在一个变革时代,他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可能新。”
罗杰·金博尔:“艾略特之所以值得注意,不是因为人们不赞同他对女新、犹太人、教育或宗教的态度,而首先是因为他写的能引起人们共鸣、好奇的诗。”
哈罗德·布罗姆:“你也许跟艾略特的评论搏斗了很久,但仍然终生M恋他最好的诗作。《荒原》和《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请歌》、《一个哭泣的年轻姑娘》、《空心人》、《三圣人的旅程》等,艾略特最不朽的诗作的名单上,也许还可以再加上《小老头》和《小吉丁》。但刚才列举的5首诗是他诗歌创作最重要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