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秘闻 >
双龙、坐像、福寿、歪斜、缺角 探秘老北京哪些至今无法破解的风
更新时间:2018-10-26 04:29

  在古代小到建筑,大到帝王陵墓,都有风水格局参与其中,北京古城也同样暗藏着千年风水秘密。

  〝双龙〞布局

  华夏民族尊崇君权神授的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北京乃兴龙之地,帝王乃天降龙种。

  近代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拍摄了全北京城鸟瞰照片,并翻阅了大量有关史料,惊奇地发现,明朝人对北京城的设计建造是神奇的“双龙”布局,即一条“水龙”和一条“陆龙”衡山环水,蔚为奇观。

image.png

  “水龙”以南海为龙头部分,湖心岛是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甚刹海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

image.png

  “陆龙”俯卧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天安门宛若龙吻,金水桥为龙的颔虬,东西长安街彷佛龙的两条长须,从天安门到午门一带是龙鼻骨部,太庙和社稷址如同龙眼,故宫恰似龙骨龙身,四座角楼好像是龙的四爪,伸向八个方向,景山、地安门大街和钟鼓楼构成龙尾。正阳门好似一宝珠。通览北京中轴线的古建筑,呈现出巨龙锁珠之势,极富匠心。

image.png

  明代北京城建筑的这种“双龙”布局,是中国古人的艺术造诣,还是天然的巧合,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景山坐像

  景山在紫禁城北门神武门对面,元代时本是大都城内的一座土丘,名叫“青山”。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营建宫殿时,把拆除元代旧城和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泥土堆在这里,取名“万岁山”,意在镇压元朝的王气,所以又叫“镇山”。传说皇宫在这里堆积煤炭,又俗称“煤山”。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煤山改成景山。

  1987年3月,在北京地区航空遥感成果展览会上,曝出一个惊人的消息:遥感卫星拍摄的北京景山公园平面园林图,酷似一尊盘腿打坐的人像,被称为“景山坐像”。

image.png

  照片中清晰可见,公园的整体建筑群落,酷似一尊闭目盘坐着的人像。人像面带微笑,公园的寿皇殿建筑群为“坐像”的头部,大殿和宫门组成眼、鼻、口,眉MAO由树组成,两边非常对称的三角形树林组成了胡须,但它被寿皇殿外墙隔开了。

  经过仔细辨认,这个图像的边框是由景山公园四周的内外围墙构成,近似于最美的黄金分割比例,如果真是一幅人像的话,那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用人工建筑组成的人像。

  “景山坐像”引起了科技界、考古界的广泛兴趣。这幅近似人像的图形为什么会在北京中轴线上的景山公园出现呢?作为皇城宫苑园林,景山从辽代堆山,金代建园,逐步成为北京城南北轴线的中心点。这座人像究竟是古人有意建造还是一种巧合?几年来,专业人员为此作了大量的研究考证,但至今还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颐和园的“福山寿海图案”

  从卫星照片上看,颐和园的布局也极其奇妙。昆明湖变成了一个寿桃,万寿山展翅成了一只蝙蝠,连十七孔桥也成了一只长长的龟颈。

  根据七代皆为清代皇家建筑设计总管的煌煌望族“样式雷”偷露,当年为了给慈禧祝寿修建颐和园时,皇帝下令要在园林中体现“福、禄、寿”三个字,雷家第七代雷廷昌巧用心思,完成了皇上交待的任务。

image.png

  他设计了一个人工湖,将这个人工湖挖成一个寿桃的形状,在平地上看不出它的全貌,但从万寿山望下去,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大寿桃。而十七孔桥连着的湖中小岛则设计成龟状,十七孔桥就是龟颈,寓意长寿。至于“福”字,雷廷昌将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设计成蝙蝠两翼的形状,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

image.png

  比对颐和园的卫星照片,可见昆明湖确实酷似一只寿桃,寿桃的“歪嘴”,偏向东南方向的长河闸口。寿桃的梗帝,是颐和园西北角西宫门外的引水河道。

  最为称奇的是,斜贯湖面的狭长的西堤,构成了桃体上的沟痕。而万寿山下濒临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则恰似一只蝙蝠,振翅衣飞。

  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明显地呈一个弓形,弓形探入湖面的部分,形成蝙蝠的头部。弧顶正中凸出的排云门游船码头,像是蝙蝠的嘴。向左右伸展的长廊,恰似蝙蝠张开的双翼。东段长廊探入水面的对鸥舫和西段长廊探入水面的渔藻轩,适成蝙蝠的两只前爪,而万寿山及山后的后湖,则共同构或了蝙蝠的身躯。

  中轴线有点“歪”

  专家发现:一直被认为是正南正北贯穿北京城的中轴线,却出现了与子午线不重合的现象,似乎有点“歪”。

  作为元、明、清三朝皇权至上和大一统思想的标志,中轴线是突出“正”和“中”的中心部位,同时也是向心对称各级建筑为依据的轴线。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条有着730年历史的中轴线并非想像中的正南正北,而是向逆时针方向倾斜。更令人不解的是,中轴线直指270公里外的元上都。

  经准确测量显示:以永定门为端点的北京中轴线,从逆时针方向与子午线有一个2度多的夹角。虽然只偏离了2度多的夹角,但在永定门北6公里多的地安门已向西偏离子午线200多米,而在永定门北约8公里的鼓楼则向西偏离子午线近300米。由于偏差角度比较小,普通市民根本感觉不到。

image.png

  北京现有的中轴线是沿用元大都时的中轴线,当时中轴线的南端是丽正门(今天安门)。明朝将城南移,北京内城东城墙和西城墙,均是在元大都土城基础上包砌城砖筑成,但中轴线方向未动。东直门至建国门一线是东城墙,西直门至复兴门一线是西城墙。清沿用明城,中轴线也未改动,至今已有730多年。

  专家惊奇地发现,北京中轴线继续往北延伸,它的延长线直指距离北京270多公里的古开平,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苏默,而兆奈曼苏默是元上都遗址的所在地。

  当年忽必烈就是从此地迁都到大都,即现在的北京,但仍将上都保留作为夏都。专家认为,北京中轴线北延至此并非巧合,因此兆奈曼苏默才是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点。

  北京古城墙缺个角

  据史书记载,巍巍北京古城墙在元代时是方方正正的,此所谓城方如印。到了明代,内城、外城和皇城均有缺角现象。内城没有西北角,破坏了北京城整体的对称新,从整体布局上看,似有缺憾之处。如今,古城墙已不见踪影,早已被二环路替代。

  关于北京古城墙缺个角大体上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当初城墙是按矩形设计的,矩形图案的对角线交在故宫的金銮殿上,以表示皇帝至高无上的中心地位。但由于自然原因,最终还是偏离了金銮殿。为避免杀身之祸,工匠们只好去掉一角,这就是西北角。

image.png

  另有一种说法是,相传,明朝建筑北城墙时,西北角修建为直角,但不知何故,屡建屡塌,前后百年间,不知道修建了多少次。出于无奈,最后建为斜角。

  第三种说法是,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认为西北方向是个缺口。如西汉刘安写有《地形训》,认为大地八方有八座大山支撑着天体,其中支撑西北方向的山叫不周山。

  《天文训》讲八方吹来八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称不周风,东汉班固解释为不周就是不交之意。按这种解释,西北两个方向不应该互相连接,而应缺口。

  但不论哪一种说法,目前都只是个猜测,并不能证实北京古城墙为何独缺西北角。

相关阅读:
关键词:双龙,坐像,福寿,歪斜,缺角,探秘,北京,哪些,至今,无法,
>>>
热点图文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慈禧为何如此偏爱她?赐她清朝唯一四字封号的皇贵妃 还以皇后之
  • 明仁宗郭贵妃简介 张皇后B郭贵妃殉葬?
  • 虎啸龙吟终极预告 吴秀波开启“炫技”式表演
  • 揭秘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借”东风之谜
  • 《虎啸龙吟》诸葛亮逝世 英文版出师表爆红
  • 三国历史上不得不说的那些女子
  • 西非霸主有哪些?桑海帝国是如何取代马里成为霸主的
  • 阿克巴皇帝有什么治国良策?具体怎么实施的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2006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