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农庄的晒场上,已经聚集了一些密密麻麻人群,老年人在相互交谈,青年人在说说笑笑,孩子们在嬉戏逗闹,气氛热烈隆重。人群中,一群妇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引人注目的是,她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根棍子。不一会儿,人们自然闪出一条通道,一队男人向妇女走来。他们身着厚厚的衣服,每人手里握着一个用牛皮制作的盾牌。男人们来到妇女面前,手举盾牌,载歌载舞,甚至口出狂言,辱骂妇女,其势可畏。而妇女们好像没有听到似的,不露声SE,只是朝你莞尔一笑……男人们渐渐放松了警惕。突然,传来一声“打”的命令,妇女们一反常态,将男人们团团围住,挥动棍子劈头盖脸朝他们身上打去。此时的男子汉们完全失去了昔日的威风,一个个缩成一团,将盾牌举过头顶,心甘请愿地接受挨打,没有人叫喊,更没有人反抗。按照传统的观念,只有在挨打时,表现得既温柔又勇敢的男子,才是一个好丈夫,而企图逃避挨打者,则被视为懦夫。
“打夫节”的活动往往要进行一整天,不仅妇女们喜爱这个节日,男人们对此也十分重视。节日当天,男人们一早起床,沐浴更衣,早饭后便聚在了一起,唱歌、跳舞,结伙来到村外的林子里,做好挨打前的自我保护工作。先是砍下树条,扎成盾牌,缚上牛皮。然后用棉布将头、手、臂膀及背部都厚厚地缠好。一切准备妥当后,又回到村里,美美地睡上一觉。下午醒来,男人们先喝上几杯自家酿制的水酒,作好挨打前的思想准备,然后列队来到晒场。
“打夫节”开始后,先是由一个女人打一个男人(一般是妻子打丈夫),随着围观者的欢呼、助威声越来越高,便开始乱打一气。平日里作威作福的男人被打得最凶,有的盾牌被打碎了也只能忍着。尽管女人们用棍子很揍男人,但很少发生打死人的事。这是因为,打夫圈中有几位见证人,一旦哪位见证人发现谁家丈夫被打得受不了时,便提醒妻子手下留请。尽管妻子平日里倍受欺压,但此时并不较丈夫的过错,而是心慈手软,不再继续打下去。黄昏时分,一位长者(全村岁数最大,最有威望的人),宣布“打夫节”结束,有些妻子还要跑上几十里路请来郎中,为自家男人敷要治伤。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打夫节”呢?据说是印度妇女受尽欺压,她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神权、夫权如同沉重的枷锁套在她们的脖子上,让她们在一年之中有一天能出出自己心中的怨气,教训一下平日里骑在她们头上的丈夫们,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