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解密 >
让千万人受灾的“丁戊奇荒”,为什么会如此严重?原因
更新时间:2018-09-26 04:08

  清光绪初期,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旱荒,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等北方五省,以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俱受波及,为害之烈,为患之深,史所罕见,1000多万人殒命,史称“丁戊奇荒”。

  灾荒之时,清廷没有完全从国内战争的糜烂之局中恢复元气,边疆危机又接踵而至。荒区内,成千上万的饥民、流民以及此灭彼起的闹荒、民变,使略趋平静的局面动荡不宁。

  内忧外患,交相煎迫,清廷似乎朝不保夕。

  为了稳定统治,清廷采取蠲免赋税、散放钱粮、设厂放粥、设局平粜及以工代赈等一系列荒政措施,赈灾安民,不可谓不努力。

  然而,这一传统救灾方式起到的效果却并不称得上好,与风起云涌的“义赈”(近代工商业者如江浙绅商组织和发动的民间赈灾事业)相比,黯然失SE。

  战争结束后,北方老百姓的差役负担依然沉重。“农民终岁所入,纳赋应差牛力籽种外,实无所余,甚为赔累”,有时连“种粮尽粜卖以应追呼”,生计日窘,即使正常年景也难资糊口,一遇荒歉,立即陷于饥馑流离。时人谈及奇荒与赋役,痛切地指出:“饿殍见于既荒之际,饥溺已形于未荒之年”。

1537767492133994.png

  陕甘总督左宗棠反复强凋“恤贫以保富为先,办赈以遏乱为急”,“荒政救饥,必先治匪”,并不断提醒陕西巡抚谭钟麟“办赈须藉兵力”,对“藉饥索食、仇视官长”的所谓“匪类”,“非严办不足蔽辜”。于是,铤而走险的饥民、流民无不惨遭屠戳,地方豪绅间商则有恃无恐,纷纷乘灾打劫,更加深了灾难。

1537767511423835.png

  救荒之时,清廷内部派系之争日趋尖锐,皇室纷争不己,督抚各自为政,中央与地方矛盾重重,或遇利必争,或遇事推诿,明争暗斗,风波靡定,统治机构运转失调,行政效率大为降低。

  这种请况不可能让救灾走上统筹规划、协调一致的轨道。诚然,在清廷督导之下,被灾各省不少督抚大员勤于赈灾,不辞劳瘁,但往往自顾不暇,各自为战,灾轻或无灾省的封疆大吏除少数心存利济、热心支持外,大都作壁上观,对于清廷支援灾区的谕令,囿于畛域之私,或拖延搪塞,或大打折扣,从不认真执行。

  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力

  外国资本主义不光输入了鸦片,还输入了“现代”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特别是《北华捷报》中关于“丁戊奇荒”的报道,反映出其信奉的自由贸易及放任经济。这与中国传统官赈做法相矛盾。

  当时,印度和爱尔兰的特大饥荒与“丁戊奇荒”几乎同时发生,但英国在两地的决策人及赈济官员坚持不干预,拒绝国家对养活人民应负家长式责任。那时,英国认为受灾地的穷人懒惰而过度依赖,难民应致力于公共工程项目,以换取食物或勉强糊口的工资。

1537767536877066.png

  英国编辑们对清廷免费为饥民发放食物及现金大或不解,认为“丁戊奇荒”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缺乏科学、铁路和资本主义经济,指责北京“统治者官僚”“将一场严重的匮乏加剧为饥荒”。

  传统荒政的回光返照

  平心而论,针对丁戊奇荒,清廷组织的赈灾,时间之长,地域之广,数量之多,堪称史上之最。同时,作为传统荒政在近代史上的大规模实践,赈灾又多多少少打上了近代文明的烙印,渗入了不少诸如海外侨胞的输捐和国际社会的援助等新的因素。

  传教士李提摩太赞美了清廷的赈灾工作,“与中国政府本身的工作比起来,外国人的努力最多不过是桶里的一滴水。在豁免税务和直接给予山西赈济之中,它至少给予了200万英镑。”他们赞扬了清廷在饥荒区域禁止罂粟种植的努力,将饥荒看作对英、中两国的教训,并批判了英国的一些对华政策。

  但是,由于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和破坏力量,清廷的赈灾实际只是传统荒政的回光返照,又因为被迫向英国和其他列强所代表的“现代新”开放,清廷国家生产力、公共福利特别是救灾能力迅速下降,在国内战争和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和世界市场动荡的冲击下,仓储又发生灾难新损耗,朝廷,再也无法像18世纪的盛清那样赈灾了。

关键词:千万人,受灾,amp,ldquo,丁戊奇,rdquo,为什么
>>>
热点图文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崇绮福晋子女 八国联军侵华时崇绮妻女的遭遇
  • 他是川岛芳子生父、晚清重臣 为人幽默诙谐痴M京剧
  • 虎啸龙吟终极预告 吴秀波开启“炫技”式表演
  • 揭秘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借”东风之谜
  • 《虎啸龙吟》诸葛亮逝世 英文版出师表爆红
  • 三国历史上不得不说的那些女子
  • 西非霸主有哪些?桑海帝国是如何取代马里成为霸主的
  • 阿克巴皇帝有什么治国良策?具体怎么实施的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2006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