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记
徐婵菲
汉代乐府诗中有一首无名氏写的《梁父吟》,诗是这样的: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音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诗中提到的“二桃杀三士”是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故事。
“二桃杀三士”为《晏子春秋·谏下篇》所记,讲的是齐国谋臣晏婴用计诛除齐国三个壮士的故事。西汉人将此故事绘于墓中,表现了西汉人对智慧人物的喜爱。
春秋时期,齐国齐景公身边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人号称“齐国三杰”,他们个个英勇无比,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但他们却恃功自傲。齐国相国晏婴担心“三杰”为势力日趋强大的田氏效劳而危害国家,屡次建议景公除掉“三杰”,然景公很为难。齐景公说:“这三个人,既没人抓得住,也没人杀得了。”晏婴说:“主公可以派人送两个桃子给他们,就说:给最勇敢的两个人。”
公孙接一见使者送来两颗桃子,立刻仰天长叹道:“晏婴是个智者,一定是他出的主意,让主公叫我们三人争功火并。我虽然能看破他的音谋,但如果不敢接受桃子,也算不上勇士了。”于是他对田开疆和古冶子说:“三个人两颗桃,只好各摆功劳了。我陪主公出去打猎,第一次杀死一头野猪,第二次杀死一头老虎。我大概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吧?”于是他拿了一颗桃子。田开疆说:“我率领军队两次打败进攻齐国的敌人。我大概更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吧?”于是他也拿了一颗桃子。古冶子不紧不慢地说:“我曾经为主公驾着马车渡河,一头巨鼋咬住了左边那匹马,把马车拖向河心。我不会游泳,只好猛吸一口气跳下马车,在河底走了一百步,终于把巨鼋杀死,救主公TUO了险。难道我不比二位更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吗?”说着站起来拔出了剑。公孙接说:“我的勇敢不如你,功劳也不如你。我居功恃勇,毫不谦让地拿了一颗桃子,是贪功的小人。但我不是懦夫,敢做敢当。”说完交出桃子,拔出剑自杀了。田开疆也一声不响地交出桃子,拔剑自杀。古冶子看着两具尸体和两颗桃子说:“我们三人本来亲如兄弟,现在为了争这两颗桃子,你们两人都被我B得自杀了。我如果独活,是不仁;我自吹自擂而羞辱勇士,是不义;悔恨自己做错了事还不肯死,就是不勇。”他把两颗桃子放在两具尸身上,也举剑自杀。使者回宫向齐景公报告:“三个人都死了!”齐景公下令为他们厚葬。
这个故事在当时以及后来的秦汉时期一定是广为流传的,因为我们在汉代的画像材料中经常能够看到表现这个故事的画面。在洛阳的一座西汉壁画墓中就有一幅二桃杀三士壁画。画面中有8个人物,从左到右依次是2名侍卫、齐景公、晏婴、齐景公的使者、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壁画中3个武士刻画得最生动传神,表现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猛士横剑嗔目,争功夺桃的场景。三人手中都握有一柄长剑,更加突出了画面气氛的紧张感,很好地烘托出了故事的氛围。它表现的正是3人论功取桃的景象。史书记载,晏婴身材短小,画中那个个子矮小的人就是晏婴。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这个故事是称赞足智多谋的晏婴的,但从这首《梁父吟》诗中,我们看出作者对晏婴的态度充满了不满和讥讽,并对三士的死给以极大的同请。
西汉后期,许多体现儒家倡导的“忠孝节义、仁勇智信”思想的历史故事题材的画像出现在墓葬中。把这类故事装饰在墓中的目的是为了标榜墓主人是个具有这些优秀品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