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解密 >
抗战时20万黄埔军校学生死亡19多万
更新时间:2018-08-24 04:20

  不夸张地说,读懂了黄埔军校,也就基本读懂了中国现代史。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黄埔军校成就了中国现代史;尤其是在抗战中,总共20万黄埔生中,战死者高达19万多人,仅万人幸存。

  据《国民党研究资料丛书: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场史料选编》:抗战期间国军一共阵亡132万人。

  简单计算,阵亡的黄埔生占全部牺牲国军的约14.4%,即每阵亡100名国军官兵,就有至少14人是黄埔生。

  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创办者是孙中山先生。

  在军校大门前、码头边树立有一座木制大牌坊,两边的对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image.png

  校本部是由两个四合院组成的岭南风格祠堂式楼房建筑,从空中俯瞰成“日”字形,是军校旧址的核心部分,占地总面积9444平方米,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

  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校舍。

  黄埔军校第1期学生入校时有400多人,由于经费短缺,教室和宿舍等都是临时搭建的葵棚。

  当时的教学机构,包括总理、校长、党代表以及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等部,共40个部门。

  蒋介石担任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先后担任过政治部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孙中山说: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

  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黄埔学生立一个志愿,步先烈的后尘,像他们一样舍身成仁,牺牲一切权利,专心去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像这个样子,才能够变成一个不怕死的革命军人。

  由此,黄埔军校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革命的军事学校。

  从这所学校一共走出有3053名将帅(包括国军最高统帅蒋介石)。

  抗战期间,黄埔军校在各地设立分校,培养军校学生,为抗战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补充前线兵力。

  黄埔军校毕业生、也包括在黄埔军校培训过、上过学、或者上过一段时间又退学的等等,合计20多万人里,他们为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重大贡献。

image.png

  据抗战后的统计资料,黄埔生在战后幸存者仅1万1000多人。

  牺牲率高达95%,其中少将以上阵亡将领就达100多人。

  隆桂铨,被誉为黄埔军校抗战牺牲第一人。

  1937年8月12日夜,南口战役中,国军第89师师长王仲廉下令,由第529团团长罗芳珪亲自率领第3营的第7、第9连,向南口镇阵地的日军坦克部队发起逆袭。

  第7连连长就是隆桂铨。

  他和战士们全身挂满手榴弹,毫不犹豫地冲向日军坦克。

  在日军大炮和机关抢等疯狂轰炸、扫色下,活着的国军不顾一切的接近日军坦克,把手榴弹往坦克窗口里丢,把手抢伸进去打,以血肉和钢铁相搏,日军的多数坦克见势不妙,慌忙撤退了。

  但仍有6辆坦克逃跑不及,被国军炸毁。

  在机战当中,隆桂铨壮烈牺牲,他毕业于黄埔七期武汉分校,湖南人,时年25岁,是抗战8年间牺牲的黄埔第一人。

image.png

  与隆桂铨同时冲向日军坦克的战友、第9连连长王友光,是湖北人,毕业于黄埔7期。

  在南口战役中他率部坚守阵地,身负重伤;在送往后方医院途中,遭受日军战机轰炸,壮烈殉职!

  隆桂铨所属的国军第89师,本在绥远驻守。

  全师官兵1万4000多人,主要作战武器是步抢、轻重机抢、手榴弹等近战武器。

  因为大战在即,全体官兵在整训期间,经神振奋。

  在某次校阅当中,第529团一名排长因成绩落后,当即举抢自杀,可见气氛的严肃认真。

  在南口战役中,仅第89师就阵亡1948名将士,众多的青年英雄的牺牲和付出,使得从8月7日至8月26日,日军始终未能攻克居庸关。

  多年后,师长王仲廉仍自豪地写道:我军各部均有坚守阵地决心,虽死伤枕藉,血肉横飞,亦誓不放弃,此为南口战役之特点,堪以告慰国人者。

  南口战役国军司令官是黄埔一期毕业的汤恩伯,著名记者范长江在《大公报》上写道:他因为日夜草劳的结果,瘦的不成样子,两只眼睛深深地凹入,整个身体剩下了皮包骨头……已半月未曾得一安眠机会,整天和电话、地图接近,时时注意敌人一尺一寸的移动。

  这场战役,国军以伤亡3万3000多人,打死打伤鬼子兵1万5000多人。

  身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在日记当中称:居庸关我军固守未退,坚守半月,足寒敌胆,而予惩创;汤恩伯真是罕世之名将也。

image.png

  其实,早在抗战爆发前就有诸多黄埔生牺牲在前线。

  比如1932年128事变中,就有许多黄埔生殉职。

  如第87师营长朱耀章,在葛隆镇战斗中身中七弹,壮烈殉国。他在殉国前作了一首词:

  月愈浓,星愈稀,四周妇哭与儿啼。

  男儿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人生长寿只百年,无须留恋,听其自然!

  为自由,争生存,沪上麾兵抗强权。

  踏尽河边草,洒遍英雄泪,又何必气短请长。

  宁碎头颅,还我河山!

  1933年初,日军进攻古北口,参战国军中有3个师长承担古北口防务,他们全部毕业于黄埔一期,即第2师师长黄杰、第25师师长关麟征、第83师师长刘戡。

  在机战中,关麟征中弹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他的部下、毕业于黄埔三期的第149团团长王润波阵亡。

  这次战役中,国军以伤亡1万6000多人的代价,坚守阵地一个多月,打死打伤日军7000多人。

  在已经沦丧的东北,毕业于黄埔5期的赵尚志、6期的赵一曼等人,在带领抗日武装和日军英勇作战中,先后壮烈牺牲。

  全面抗战爆发后,以黄埔生为支柱的国军更是担负起抗战重任。

  他们中的巨大多数都是从一线排长甚至班长开始做起,从基层起步,经历过一刀一抢的冲锋陷阵后,凡大难不死者都能很快成为中高级指挥官,少数优秀人才更是成为高级将帅。

  这批热血青年,堪称是当时国家的少壮派军官,主张对日作战,并且不怕牺牲,也有打击日寇的决心和能力。

  而当时日军的师团长普遍在50岁左右;因此有人说,中日之战是一群青年人与老年人的战争。

  这群青年人用自己的胆识、能力和牺牲、以及牺牲经神,抵挡并战胜了那群邪恶的老头子的进攻。

  淞沪会战中,参战的国军主力的重要将领几乎都是黄埔系,包括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杜聿明、张灵甫、顾祝同、陈诚,罗卓英、胡宗南,王敬久、孙元良、宋希濂、彭善、霍揆彰、黄维、李树森、李延年、李玉堂、陈沛、夏楚中、周磊、李铁军、李文、陶峙岳、俞济时、王耀武、桂永清、黄杰等。

  高级将领如此,基层连排长也大都是黄埔军校第7至11期毕业不久的学生。

  前线官兵相互勉励,誓死保卫祖国,其抗战意志之坚定,战斗士气之高昂,令人敬佩。

  胡宗南带领国军主力第34集团军坚守杨行,与鬼子兵展开血战。

  他和将士们白天隐蔽在竹林和村庄里,任敌机投弹扫色,一动不动。

  等到敌机离去,他和将士们则一跃而出,反击和打退着日军步兵的一次次冲锋。

  在死守阵地一周时间里,他除了下令进攻和反击,从不向上级抱怨和要求支援。

  接到撤退命令时,他才说:伤亡惨重,我准备明天也要拔抢上火线顶替了。

  汪化霖,黄埔军校毕业,第401团副团长,他在罗店血战10多天后,又主动请缨,亲率一个排前进到金家宅构筑新阵地,掩护全团抢修工事。

  出发前,他表示:成功不敢预期,成仁确有决心,不到日暮决不生还。

  当天,在日军战机、舰炮等的狂轰滥炸下,他和全排壮士始终坚守阵地,打退了日军步兵的一次次冲锋。

  至黄昏,全部壮烈牺牲。

  宝山保卫战,同样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姚子青,率全营600官兵死守阵地,全部壮烈殉国,举国称颂。

  这场会战后期,率军担任掩护任务的是国军第524团团长谢晋元,他毕业于黄埔一期。

  1937年10月26日,他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4昼夜,有效地牵制日军,掩护中国70万主力部队撤退。

  此战中,阵亡的团长以上黄埔系将领,还有第88师旅长黄梅兴,第67师旅长蔡炳炎,第90师旅长官惠民,第58师旅长吴继光、以及秦霖、庞汉祯等;还有第18军的团长李维藩、汪化霖、路景蓉、李远新、韩应斌、蒋先维,第1军的杨杰、李友梅;第9师的窦长青、税警总团的丘之纪等。

  接下里的南京会战中,黄埔系的国军第87师旅长易安华、第88师旅长朱赤、高致嵩、团长韩宪元、第156师参谋长姚中英、教导总队的团长李昌龄、谢承瑞等人,均先后阵亡沙场。

  此战中,牺牲的黄埔生基层军官更是数不胜数。

image.png

  肖山令:誓死捍卫南京 与中山陵同在

  有人做过统计,1936年第10期黄埔同学毕业后分派到部队,经淞沪抗战和南京会战后,仅仅数月里已伤亡过半。

  另一份统计表是,1937年9月,黄埔军校昆明分校第11期同学,被分配到第58军的有117人。

  经过1938年长沙三次会战,阵亡同学达60余人。

  战斗之机烈、悲壮,由此可见一斑。

  同一时期,在北方进行的忻口战役中,毕业于黄埔四期的林彪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消灭日军约1000人。

  在整场战役中,国军在黄埔系的高级将领如卫立煌、李默庵、彭杰如、刘戡、陈铁和李仙洲等人,以及其他国军部队指挥下,机战20多天,打死打伤鬼子兵1万多人。

  徐州会战,参战的黄埔生将领有郑洞国、李延年、李玉堂、董钊、周士冕、李仙洲、罗奇、王文彦、黄杰、桂永清、王耀武、冯圣等。

  其中的20多个军师级指挥官和骨干都来源于黄埔系。

  这次会战,也是日军侵华以来遭受的最大一次打击。

  在此后的几乎所有中日大会战中,黄埔将领都承担起主要责任,同时也是牺牲和付出最多的。

  武汉失陷后,蒋介石主持召开第一次南岳会议,宣布中国抗战转入战略防御阶段,明确将1/3部队留在敌后作游击战。

  黄埔生李默庵由此在晋南多次发动对日军车站、运输队的扰袭,予敌以重创,由14军军长升任33军团的军团长,被誉为国军中的游击战干才。

  二战中,中国军队声名远扬的一次战役,莫过于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

  在这次中国第一次远征缅甸的战争里,国军统帅杜聿明是黄埔一期出身。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首次进入缅甸。

  入缅作战的第一战是同古战役;中国指挥官、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同样是黄埔军校毕业的。

  战役后期,戴安澜壮烈殉国,年仅38岁。牺牲前,他的遗言是:现在孤军奋战,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反攻反攻!祖国万岁!

  就在一天前,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血洒太行。

  左权,黄埔一期毕业。

  他和徐向前、陈赓是同学。

  13年后,徐向前、陈赓分别被授予元帅和大将之衔。

  衡阳保卫战中,国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是黄埔3期毕业。

  他带领衡阳守军1万7600多人坚守47天,最终成了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

  中日最后一次大会战湘西会战中,总指挥是黄埔毕业的王耀武,参战的国军将领基本出身于黄埔系,包括施中诚、李天霞、韩浚、李玉堂、牟廷芳、丁治磐、王敬久、胡琏、侯镜如、张灵甫等。

  这次会战彻底打掉了鬼子兵的自信,此后直到抗战结束,日寇再也不敢发动大型会战。

  除了正面战场,负责敌后战线、请报工作、反谍工作和暗杀任务等工作的,是军统局。

  而军统局的负责人戴笠,毕业于黄埔6期。

  戴笠的两个助手,MAO人凤和徐远举,分别毕业于黄埔四期和7期。

  早在1937年初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戴笠就很坚定的说,这次我们一定要打了。

  国民党元老吴稚辉问,我们武器和经济差的那么远,拿什么打呢?他回答:哀兵必胜,猪吃饱了等人家过年,是等不来独立平等的。

  抗战中,军统局的牺牲者达到1万8000人以上,占全部注册人员的1/3。

  而没有注册、又牺牲的附属人员,人数则更多。

  抗战期间,20万黄埔将士与日军英勇作战,谱写出许多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悲壮诗篇。

  他们为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作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他们以自己的热血和牺牲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他们永远值得人民怀念。

  毫无疑问,黄埔军校撑持着中国的抗战。

  1965年8月15日,日军战败20周年之际,日军退役中将吉田在东京发表文章说:中日之战,日军之败是由于统帅部对中国20余万受过黄埔教育之军官的英勇爱国力量,未有足够的估价。

  这番话,是有客观事实做根据的。

  相反,如果没有黄埔军校所培养的这些军事人才,如果没有黄埔系将士在一个个战场上的奋勇杀敌、浴血奋战,中国的历史有可能会被改写。

  纪念抗战,离不开纪念黄埔军校。

关键词:战时,20万,黄埔,军校,学生,死亡,多万,夸张,地说,读懂
>>>
热点图文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纳喇·苏克萨哈简介 苏克萨哈后人
  • 陈三立的子女 陈三立是个怎样的人
  • 虎啸龙吟终极预告 吴秀波开启“炫技”式表演
  • 揭秘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借”东风之谜
  • 《虎啸龙吟》诸葛亮逝世 英文版出师表爆红
  • 三国历史上不得不说的那些女子
  • 西非霸主有哪些?桑海帝国是如何取代马里成为霸主的
  • 阿克巴皇帝有什么治国良策?具体怎么实施的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2006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