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著名战将,也是皇亲国戚,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是皇后卫子夫和大将军卫青的姐姐,因此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卫子夫则是霍去病的姨妈,而汉武帝刘彻则是霍去病的姨夫,有了这层关系,霍去病在朝中可谓如鱼得水,无人敢惹。
当然霍去病并不像普通的外戚子弟那样只会吃喝玩乐,他是有真本事的,这种本事就是领军打仗,打仗是要有天分的,霍去病正是这样一个无师自通的军事天才,而且霍去病经于骑色,文武双全,简直就是为战争而生。
霍去病十七岁那年就跟随舅舅卫青远征漠南的匈奴,他亲自率领800名骁勇善战的大汉骑兵,在匈奴境内横冲直撞,吓得匈奴兵四散奔逃,霍去病的首次作战就打出了自己的威风,在十九岁那年被封为骠骑将军!
此后霍去病更是越战越勇,他用兵自出机杼,不拘泥于兵书战策上的方法,而是因地制宜,伺机而动,善于根据敌我的形势来及时调整作战方针,尤其擅长突袭、奔袭和迂回包抄以及穿擦作战,这一点连他舅舅大将军卫青都服气。
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和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两次率军进攻匈奴,这两次战役汉朝大获全胜,一次歼敌四万,一次杀敌七万多人,不仅夺得了河西地区,而且打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连匈奴的祭天金人都被霍去病抢来做了战利品。
霍去病还在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举行祭祀上天的封礼,彰显了大汉王朝的强盛军威,从此之后,汉朝在对匈奴的对峙中从被动转为主动,匈奴的气焰被有效遏制,这一年霍去病一战打出了长久的和平,当时霍去病只有22岁。
得胜归来的霍去病被汉武帝加封为大司马,和卫青同级,22岁的霍去病成了大汉王朝的最高军事统帅,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大宅,让霍去病去看,霍去病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让汉武帝非常感动。
两年后的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霍去病的英年早逝让汉武帝非常悲痛,汉武帝为霍去病举办了盛大的葬礼,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形状,来纪念自己爱将的赫赫战功。
霍去病年纪轻轻就用兵如神,取得了重大战役的胜利,立下了盖世功勋,因此有人将霍去病比喻为“战神”,这一称呼霍去病是当之无愧的。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霍去病毕竟是年轻人,年轻气盛,而且他的外戚身份让他过惯了奢华的生活,不知道俭约和体恤底层士兵的辛苦。
根据《史记》记载:然(霍去病)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我们从司马迁的这段记载可以得知,霍去病行军打仗固然所向无敌,但是他却不能做到对士兵嘘寒问暖,明明还有士兵没吃饱,他却将自己吃不完的经美的膳食扔掉;霍去病甚至经常在士兵缺少粮食,忍饥挨饿的时候踢球玩耍,毫不关心下属,这不是一个成熟的大将应有的行为。
也许这一切都因为霍去病没有吃过苦,无法感同身受的为底层士兵着想,也许是霍去病太年轻,没有想到这一层,但是无论如何,这终究是霍去病的一大缺点,这个缺点霍去病到死也没有改正。
我想,司马迁之所以特意将霍去病的这个缺点提出来,加以严厉的批评,指责霍去病“不省士”,为的就是警醒后来的大将,在打胜仗的同时,要体恤爱护士兵,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战神”,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