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反思中日甲午海战的同时,也应当重新审视露梁海战——中日间爆发的另一场海战冲突,以史为鉴。
露梁海战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也就是公元1598年,中朝两国水师和日本水师在朝鲜半岛以西海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
露梁海战
16世纪80年代,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统一全国,继而制定了征服朝鲜、吞并中国、迁都北京的侵略计划,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发动侵朝战争。朝鲜在两月内战败,三都八县国土丧失殆尽,不得不向明政府求援。明政府任命李如松为提督,率兵援朝,明军入朝参战的第二年年初(公元1593年),即收复平壤、开城和汉城,日方提出议和并停战。4年后(1597年),丰臣秀吉再次增兵北犯,侵朝兵力达60余万,战舰近3000艘,在中朝联军的全力反击下,日方损兵折将,被压缩在朝鲜南部一隅。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遗命撤军。完全掌握制海权的中朝联军水师,决定在朝鲜半岛以西海域设伏,打击或者全歼日本撤退部队。
在丰臣秀吉病故前夕,被压缩在朝鲜东南沿海的顺天、泗川、南海一带的日军已经开始偷偷撤退,此时尚余46000人,准备分三路自海上逃跑。当时中朝联军水师共26000人,约800艘战舰,截断驻顺天首先逃跑的一路日军后路,驻泗川、南海一带的两路日军妄图通过露梁海峡驰援,中朝水师联军在露梁海峡以西设伏。1598年11月19日丑时,两军相遇,海战爆发。遭到阻击的日本援军掉头南下,次日清晨发现伏兵后又向北回师,再次遭到联军拦截,联军分北、西、东三面对日军合围,此时,“月挂西山,山影倒海,半边微明,我船无数,从音影中来,将近敌船,前锋放火炮,呐喊直驶向贼,诸船皆应之。贼之我来,一时鸟铳齐发,声震海中,飞丸落于水中者如雨”(柳成龙《惩毖录》)。明水师70多岁的老将邓子龙身先士卒,在座舰被日舰包围后,亲率经兵300名抵近日舰后登船与日军肉搏。中朝将士同仇敌忾,机战一晚,日军损失战船40余艘。日军无心恋战,下令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