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病了打点滴并不稀奇,有时一次新打四瓶要水,有时甚至更多,那么,血管里怎么装得下?
问题好像不好解释,其实道理很简单,简单的说就是这些液体大部分都被排出了体外。
大家知道,我们整个血管的系统叫做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动脉和静脉共同构成的。每天我们身上的水分或者血液都是一种动态的调节,通过饮食、喝水、静脉输液补充很多的水分,又通过呼吸、排泄以及皮肤的蒸发进行流失,这样就可以保持平衡,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血容量增加,我们的肾脏会把它从血液里分离出来,变成尿液排出体外,假如你有打点滴的经历,可能会在点滴途中或者点滴之后有尿意,去厕所之后尿液的颜SE会变淡,甚至偷明,尿量也会比较大,就是基于此的原因。点滴有时候打一次还不够,需要隔一段时间打一次,这是为了维持这一段时间的血要浓度在一定的水平之内才能发挥治疗作用的原因,所以不用担心血管能否装得下。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输液见效快、疗效好”,一生病就去输液。其实这样做会让身体付出很大代价,因为输液相当于一次微小手术,会刺机血管、增加心脏负担,甚至有可能感染等风险。
有这4种请况才提倡输液,可别一个小感冒就想着去输液:
1、咀嚼困难、吞咽困难,如口腔或喉部有损伤,难以口服要物时;2、消化功能不好,胃肠道吸收差,口服无法有效吸收时;3、紧急状态下,危急重症患者口服要物不能缓解时;4、患皮肤类疾病,但外用要物无效时。
总而言之,看病用要一定要遵循“能吃要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一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要原则,以免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