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钟在生物圈的存在极其普遍。
光照、温度、磁场、气象、食物来源等各种环境因素对它们进行周期性的施加影响,让它展示出日、月、年以及更多时间尺度的节律特征。我们的古人早就意识到了生物钟的重要性,比如十二时辰养生法。
那么在环境、饮食、工作制度、交通状况,社会压力等相差太大的今天,我们怎样和这只钟表打交道呢?
让我看看你的脸”
生物钟系统具有等级性的结构。
位于大脑的视交叉上核的生物钟(SCN)就是皇帝,它控制和调节其他部位生物钟的运转。而大脑的其他部位,包括松果体、视网膜、脑垂体、室旁核等等,也具有自己的生物钟。它们就像中央政府的官员,听命于SCN,同时向脑外的各个生物钟(比如肝、心脏、血管和脂肪组织等),即地方官员,发号施令。这些地方官员又通过调控管辖范围内细胞中的节律基因的周期性表达,最终完成对环境和行为的应答。
整个生物钟系统的工作模式,大体就是“上书—下达—执行—反馈”。这个国家的赏罚制度十分严格,一个犯错,几乎全体都要受罚。这是因为身体的生理功能可能因为一处的生物钟紊乱而出现病态,如代谢紊乱、衰老、情绪破坏、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失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