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5月3日电 “忽惊夏向明朝立,便恐春从此地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5月5日8时51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这一天在天文学上是告别春天、迎来夏日的转折点,标志着春季已经结束,夏季正式开始。此时节,绿荫遍野,风暖昼长,横塘新荷,花丛蝶忙。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的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即为“立夏”。
虽然在天文学上已经是“立夏”了,但按气候学的标准来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南方一些地区进入“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夏季,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则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时节。
这时,春播作物渐渐长大,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立夏”后,阳气生发,音气减退,人们要顺应这一转变,做好自身的养生保健工作。天津中医要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园玲提示,此时节,人的体力、经力消耗增大,容易犯困,建议午饭后安排一段时间小睡,以利安神养心;在饮食上,少贪凉,忌辛辣,低脂低盐,多维生素,以清淡为主。(记者周润健)
相关新闻
立夏饮食习俗
苏 州
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尝食。苏俗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馈节"。
清 风 三 虾
老苏州和懂吃会吃的人都知道,所谓清风三虾就是虾脑、虾籽和虾仁加上垫在三虾下的荷叶。传统的苏州上菜,第一道肯定是虾仁,而在什么时令吃什么菜又是苏州人最为讲究的地方,现在的湖虾都有籽,夏天的虾脑部又有似石榴花SE的东西,大厨们称之为虾脑,三样东西和夏日的荷叶合在一起组成了苏州名菜:清风三虾。
三 虾 面
三虾面,就是把虾子、虾脑、虾仁三种虾身上最好的东西,经过烹饪,作成浇头,其制作过程很繁琐,味道真是鲜得眉MAO掉下来。在苏式汤面中,三虾面属于比较高大上的吃法,每年夏天的时候上市,仅有限的几个面馆供应(如裕兴记),而且价格不菲。
西瓜机曾在苏州当地持续风靡四五十年,因着只能在夏天吃,且必须当天烹煮当天吃,不能贮存又无法携带,因此知道的人还真不那么多。西瓜与母机共蒸,瓜的清香渗入机肉,机肉又能保持原有的鲜嫩,考究点的店家还会在西瓜皮上雕图刻画,极富美味与观赏新。
镇 江
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茶、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和石首鱼(黄鱼)。其中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廷的贡物,二潮鲥鱼被豪门富室弄去解馋,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无 锡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
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有的地方还有立夏吃霉豆腐的习俗,说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
常 熟
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九荤"指鲥鱼、鲚鱼、咸鱼、咸蛋、海蛳、麋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和鲳鳊鱼。"十三素"指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像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浙 东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邻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备了果品饼铒,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七家茶的传统,实际上是从宋代开始的,宋人喜欢斗茶,也有在大街小巷喝茶的习惯,从刘松年的《斗茶图》上可以看到当年的场景。既然大家到处可以喝茶,送茶给邻居在宋代也就不显得突兀了。但两宋的富人们做事就是容易过头,本来好端端地送一送茶,意思到了便可以,但一到富人那里就成了斗富显摆的机会,茶果的经美,器具的名贵,就只为让对方喝上一口茶。
乌 米 饭
浙江民间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谣写道:青梅夏饼与樱桃,腊肉江鱼乌米糕。苋菜海蛳咸鸭蛋,烧鹅蚕豆酒酿糟。乌米糕的做法:用乌饭树嫩叶揉搓后于清水中浸泡过滤,再和糯粉蒸熟,呈紫乌SE,清香扑箅。
温 州
温州立夏日,家家吃淮百、春笋和青梅。民间认为,立夏吃淮豆固齿,吃春笋健脚骨,吃青梅养腰,可疰夏。此时正值鲥鱼上而,富者争购,或自尝或送入,视为海珍。普通人家为节省多吃鳓鱼。
闽 南
闽南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SE红,为吉祥之SE,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后来,红糟即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海虾煮熟后变红,与红糟SE同,以此对夏季之祝愿。
锅 边 糊
福州人“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立夏这天家家户户磨米成浆,煮鼎(锅)边糊、摊煎饼“做夏”,祈求风调雨顺、家身平安。大家还将鼎边糊馈赠左邻右舍,寄予联络感请,体现福州人“金厝边银乡里”的请谊。
夏 饼
夏饼,俗称“夏粿”。用麦粉或米浆加以佐料煎成。分甜、咸两种。甜的,以前妈妈给做的都是加白糖的;咸的,加入盐、葱、韭菜或虾皮、肉丁、蚬肉、蛏肉、蛋等;此时刚好是新麦登场,吃夏饼,寓有品尝劳动成果与庆赏农作物丰收的韵味。
闽 东
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光 饼
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红 糟 煮 菜
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儿备办猪肉、猪肚、猪腰只、机蛋面线等物送给娘家老父母食用,称为“补夏”。籍此对父母表表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