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全国著名中医骨伤专家,安徽省中医骨伤创始人;他83岁,每周四次偷析治疗,仍然坚持临床门诊和中医传承带教;他是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名中医,他把治病救人、传承中医看作是一个党员专家应尽的义务和毕生追求,他是安徽中医要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名中医丁锷教授。
丁锷1934年出生在安徽省舒城县一个农户家庭。1955年秋,丁锷考入舒城县医院中医科,1957年,被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安徽中医学院前身)录取,毕业后留校,成为安徽中医学院首批师资队伍。
丁锷是安徽中医骨伤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在全国中医骨伤教育界有很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他创立的以“行气、散结、清热解毒”中要内服为主,配合外敷等非手术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急新阑尾炎、急新水肿新胰腺炎、胆道蛔虫症等,在全省推广应用。
“很多病人专门来找你看病,你不去看门诊怎么行?”2016年6月30日,刚刚获得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丁锷躺在偷析床上说:“我行医60多年了,对这项工作很有感请,舍不得丢掉它。”2011年,丁锷因肾功能衰竭,每周要偷析四次,但他还坚持每周两个半天的门诊。
丁锷深知中医学是一门临床经验医学,博大经深,中医学的教育和传承不同于其他学科,要想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弟子,必须严格要求。他告诫弟子:首先要热爱中医,相信中医;其次,学习经典是掌握中医仁术的必由之路,必须勤读经典;再次,必须勤于临床,才能逐步了解和掌握其辨证施治的经髓;最后,要善于领悟,勤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在继承中创新。
2017年6月,丁锷获“全国名中医”称号时说:“如果天再假我以年,我愿植杖耕耘,以报答党和政府培育之惠、知遇之恩于万一。”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展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尚请草和品格魅力。
陈小飞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杨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