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的前两年,刘汉清的成绩虽说不是“第一”,但也是“中上游”。直到大三时,在图书馆内,他看到了有关数论方面的“闲书”。
刘汉清告诉记者,当他看到数学的“优美”之后,他就疯狂地“爱上了”,深入其中不能自拔。最初,他还会关注到自己的专业课,但是渐渐地,他就完全陷入了数论的“优美”中,专业课也荒废了。
刘汉清说,他热爱数学,可能也是受了徐迟的报告文学作品《哥德巴赫猜想》的影响。1979年,当他正准备高考时,看到了这篇文章,在他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数学的“种子”。
肄业回到老家
当刘汉清还沉浸在数学世界时,时间转眼到了临近毕业。
“大概是从大三的下半学期开始,我就不怎么去上专业课了,几乎每天都在看数论研究方面的书。”刘汉清说,临近毕业,自己还有许多专业课没有及格。
1984年,临近毕业,系里对刘汉清的决定是,让他再留校一年学习专业课,如果能够全部及格,就发毕业证,“我当时也根本没有在意这些,还是自己研究自己的,专业课还是没有去上过。”他说,当时他已经沉浸进去了,再也没想其他的事请。
一年之后,他的多门成绩依旧不及格。临近毕业前的一个月,系里写信、打电话、发电报,终于将刘汉清的父亲请到了哈尔滨。
“当时系里的女老师,一看到我就哭了,她拿出了汉清前两年的成绩单,都是优秀。”刘汉清的父亲说,当时老师告诉他,汉清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就是不学专业课,他们也拿汉清没办法了。
系里只能给刘汉清发肄业证书,而不是毕业证。
“当看到父亲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挺不好受的。”刘汉清回忆说,他已经记不清是自己到火车站接的父亲,还是父亲找到宿舍的楼下,但当父亲从系里出来,父子相见之后,除了内心不好受,两人都无话可说。“还能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