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办公室望出去,是绵长的白城沙滩。再远处,是泛着三两只游船的海面。
“1978年刚入校时,我们还要端着抢在这片沙滩上巡逻,防范海峡对岸的‘水鬼’特务。”刘海峰指了指窗外的海水。他1米8,高且瘦。
刘海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高等教育研究专家,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录取大学生中的27万分之一。
40年来,高考从一代人命运的拯救者,演变成“人人都能吐槽几句”的人才选拔机制。
40年来,刘海峰从参与高考到研究高考。他钻进“故纸堆”,为科举制“平反”,与主张废除高考的机进派论战。
他成为研究高考和中国人才选拔机制的专业户,也是高考制度旗帜鲜明的捍卫者。有学者和媒ti调侃他“保守”。
“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对高考歧义最多的时候,能用深入的研究让争论变得理新。”刘海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