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涉中,身在广东汕头的卖家林某某给记者发来活ti穿山甲视频。视频截图
销售隐蔽,卖家两换交易地点
因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中华穿山甲已极度濒危,目前国内市场消费的穿山甲多数是从东南亚地区走私、偷渡入境。
去年2月浙江永嘉警方查处的一起特大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即深入揭示了穿山甲等野生动物非法入境的地下产业链。
此案中,多年从事野味销售的商人阚某,所销售的野生动物是从广东、广西等地收购,以穿甲山居多,有活ti也有冻ti。阚某主要是从广西人李某和广东人尹某处收购,然后销售给温州各地的餐饮场所,“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星期就要进一批货。”
作为阚某的上家,李某长期在中越边境活动,他从境外低价购入穿山甲、熊掌等濒危野生动物及制品,然后贩卖到国内各地。李某等人通过客车把“货物”托运到温州转交给阚某,阚某在温州市区设了两个仓库,一个专门存放活的穿山甲,另一个用于存放冰冻的穿山甲和熊掌。阚某被抓获时,警方在这两个仓库查获冰冻穿山甲137只以及熊掌57只,该案案值高达上亿元。
在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防城港等地,近年查获的多起穿山甲走私案件都呈现出集团作案的特点。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水路从中越边境非设关码头偷运穿山甲进入我国境内。货物入境后,他们往往会通过十分隐蔽的方式运抵下一个买家,有的混杂在海鲜等产品中,有的通过大件物流进行中转。去年6月,防城港警方曾在一辆大巴车上查获穿山甲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6只,该批动物被藏至一堆行李下的暗箱中,十分隐蔽。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与广西一样是穿山甲非法入境的重点地区。
记者在云南联系到的一名中间人介绍,省会昆明的穿山甲交易量比较小,在云南边境地区则要大得多,都是从缅甸、越南等地直接偷渡或走私过来。
他说,昆明的卖家在整个穿山甲交易链中属于“下下线”,需要从上线老板那里拿货,一般都要交了定金才去拿货,正式交易之前也不会让你看到活的穿山甲。据其介绍,上线卖家一般都是在边境那边有认识的人,将货偷渡、走私入境后,再通过汽车运往各地,“这种东西见不了光的,只能用汽车运输。”
2月14日,新京报记者飞抵昆明,与当晚赶到这里的宁志杰会合,一同展开暗访调查。记者通过中间人得知,在昆明和平村海鲜市场有人售卖穿山甲,但是一般不会卖给陌生人。
15日下午,记者与宁志杰来到和平村海鲜市场,通过中间人联系上了一位卖家。
这名卖家说,活ti和冻ti穿山甲都有,但是需要先交定金,活ti到货需要等两天,冻ti需要等一天。
据中间人介绍,这名卖家专做野味生意,平时向饭店供货,除了穿山甲,还卖竹鼠、旱獭等。所售穿山甲大多来自东南亚。
当晚,宁志杰向卖家提供的银行账号转账5000元作为定金,并约定17日上午9点前去拿货。
16日上午,宁志杰前往云南省森林公安报案。当晚,云南省森林公安让宁志杰到局里商量抓捕方案。民警称出于安全考虑,要求宁志杰不要出面交易,由其将卖家约到指定地点,再由警方采取行动。如果卖家不同意便作罢。当晚10时许,民警带领宁志杰和记者到和平村海鲜市场踩点。
就在宁志杰和民警商量抓捕过程中,卖家打来电话,让宁志杰带足现金,当晚提前拿货。但这一行动方案未获警方同意。
17日上午8点左右,卖家再次给宁志杰打来电话,称货不在他店里,看到现金后才能带领宁志杰去拿货。宁志杰将这一请况告知警方,民警也不同意以此方式交易。
过了约定的交易时间,卖方再也没有打来电话。
云南省森林公安一民警告诉记者,这个卖家他们此前已经注意到,在之前查处的穿山甲非法交易中也曾出现过他的身影,“他只是一个小角SE。”
该民警表示,穿山甲地下交易在西双版纳等边境地区非常泛滥。在以往查处的案件中,有的穿山甲地下交易和毒品、抢支走私混杂在一起,请况复杂,因此志愿者出面交易的风险系数很大。
在昆明,除了活ti或者冻ti穿山甲,还可轻松买到穿山甲鳞片,卖家明知违法,依然公开售卖。
在昆明官渡区菊花园中要材交易市场三楼,聚集着数百家中要材经营商,门前摆满各种云南特SE中要材。
在市场18区4街一家名为“炟仁堂”的中要材店内,看到记者前来打听,老板观察了一下四周请况,然后从一个罐装的盒子内,拿出一片穿山甲鳞片给记者看。
这名老板表示,大鳞片3000元一公斤,小鳞片2800元一公斤,“大的是穿山甲背上的,小的是它的脚趾甲。”据他介绍,这些鳞片是从东南亚那边过来的,“在东南亚有人专门收购,我们直接找那边的老板拿货,再带过来。”
这名老板表示,穿山甲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卖鳞片也违法,“你要买的话,必须在我这里磨成粉才能带走,不然过不了安检。”
记者随机走访了市场的13家店铺,确认其中6家卖穿山甲鳞片,并且均可通过快递物流全国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