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冬梅、15岁的春兰两姐妹只是低着头,手背不停地擦着眼泪。她们的妈妈面容憔悴,斜躺在椅子上,没有人搀扶已坐不直身子。
手术室距离她们不足两米。那里正躺着她们仨最爱的爸爸,最爱的丈夫,39岁的赵平。
这位年未过40岁的男人,再也不能睁开眼睛,看看这三位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了。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赵平没能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但就在这间手术室,他的心、肺、肝和两个肾捐献给了5位急需移植的患者。
捐献器官,让爸爸以另一种形式活下来,这是女儿为爸爸做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决定了。
一家四口暂居三地
最后一次相聚是给太婆祝寿
为了未来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赵平一家四口暂时分居三地生活。
赵平夫妻俩在浙江嘉兴打工,大女儿冬梅在广州工作,小女儿春兰在四川宜宾老家读高一。
一家人最近一次相聚是今年的国庆节。他们赶回老家,为姐妹俩的太婆过90岁生日。再次的团圆原本就在下个月的春节,然而一切已无法如愿。
12月3日凌晨5点多,天没亮,赵平就赶往工地。那天是周六,赵平为了多赚些钱,没有选择换班在家休息。上班路上经过一个路口,骑着摩托车的赵平被一辆飞驰而过的私家车撞飞。
“我们看了监控,看到他被撞得飞了两圈才掉下去。”赵平的弟弟赵兵不愿意回忆起那个惨烈的画面。
“哥哥是头部着地的,医生说,当时人就已经不行了。”
“捐了爸爸的器官吧。”在充满悲伤请绪的家庭会议上,姐妹两个很有默契,最先达成一致,“他们能替爸爸活着。”
女儿心中的爸爸
对生活有太多的喜爱
虽然一家人平时不生活在一起,但姐妹俩人并没有因此觉得和爸爸有过疏远,这位爱玩、爱笑、爱唱歌的爸爸,在太多的地方充满存在感了。
父女间的交流,大多在微信当中进行,“最近学习怎么样?”这是爸爸经常发给小女儿春兰的话,“今天工作累不累?”这是他经常发给大女儿冬梅的话。
喜欢唱歌的他专门下载了一个唱歌APP,每次完成新作品,总要第一时间发给两个女儿,让她们点赞、送鲜花。
10月1日给太婆过完了生日,像往常在家里的时候一样,赵平带着两个女儿上街买东西,一人一边挽着爸爸的手,好像同行的妈妈都是多余的。
小女儿看中新外套了?买!大女儿看中新鞋子?买!
即便收入不算多,但他尽他的所能为女儿们创造有求必应的父亲形象。
“或许这样,爸爸还能留在这个世界上。”做出捐献器官决定的姐妹俩,手腕上都戴着爸爸送给她们的银手镯,
“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好爸爸,能帮助别人的好爸爸。”大女儿冬梅说,习惯在微信上和爸爸聊天了,一半时候是爸爸先开始的话题,而她最后悔的是,过去的每一次聊天她打的字都太少了,为爸爸点赞、送鲜花的歌曲太少了。
昨日,冬梅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微信:“爸,希望你在另一个天堂能开心快乐过着,虽然你离开了我身边,但你永远在我心里,没人能代替你在我心中的位置。爸爸,我好想你。”
冬梅还贴上了爸爸的6张照片,每一张照片上,爸爸都摆着不同的pose,那个喜欢唱歌、爱说笑话的爸爸,很爱用照片记录自己的生活。
姐姐弟弟眼中的他
仍像个没长大的男孩
赵平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在他们眼里,他是一个没长大的大男孩。
“他最开心的,应该是今年6月份。”赵平的姐姐赵太容告诉钱报记者,因为小女儿春兰中考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县二中,而且超过分数线几十分,“我弟弟特别得意,说自己遗传得好。”
“我们赵家终于出了一个会读书的娃了!”在赵家的微信群里,赵平在这句话后面分享了自己在APP里唱的两首歌。
一首叫做《思念天边的你》,一首叫做《酒后更想》。
原本是两首有些淡淡伤感的请歌,被他唱出了让人开心的语调,他对女儿的成绩有多满意,听听就能感觉到。
“在我弟弟看来,小女儿离大学只有一步之遥了,而在赵家,全家老少十几口人,在这之前最高的学历也只有初中水平。”赵太容回忆说:“我们全家人都注册了帐号来为他点赞送鲜花。我们都分居多地打工,但有了APP,在哪都能听到他的歌声。”
“我哥哥一个月前从广州转到浙江嘉兴来打工的,刷水泥墙面,能多挣点钱,没想到再也回不去了……”赵平的弟弟赵兵回忆哥哥出事那天,泪流满面。
相关链接
昨天上午,同样有一场和器官移植相关的国际培训在浙大一院开幕,为期3天的“中国—国际器官捐献与获取技术管理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器官移植协调员、监护室医生、器官捐献评估专家等专业人士。
国际器官捐献协会主席、巴塞罗那大学马帝·曼亚里奇教授等十几位国外专家,带来了国际上同行的器官捐献工作经验,而在这些专家们看来,“浙江模式”同样值得借鉴。
这次培训班是中国器官移植领域全国新的培训会议,旨在为器官移植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医护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为促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据了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移植团队学科带头人郑树森院士和院长王伟林教授的带领下,自2010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第一例开始到现在已组织完成捐献384例,其中2016年就有106例。
浙大一院器官移植工作源于1977年,是国内具有肝、肾、胰腺、小肠、肺、骨髓等多个器官移植移植资质的医疗单位,1993年成功开展首例肝移植。截止2016年11月30日,浙大一院肝移植中心共行肝移植2054例;胰腺移植8例;肾移植4909例;心脏移植28例。同时,肺移植中心今年截止11月底已完成肺移植4例。
本报记者 张苗 本报通讯员 王蕊 夏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