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二连浩特11月16日电 题:寄望在中国扎根的蒙古国“外教”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42岁的乌云格日勒满脸堆笑地说,虽然在中国作外教只有2年,但已做好长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准备。
乌云格日勒的工作单位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国际学院。在该学院,她教授两门课程,分别为《管理学》和《学前教育》。
让她倍感幸福的是,在所教的100多名学生中,都是内蒙古学生,都会说蒙语,不用专门学习语言,就能直接学习专业课。
这位毕业于蒙古国立大学并取得教育学博士的“外教”,谈起两年前来到中国时的“印记”说,这里会说蒙语的人比比皆是,这也是她愿意扎根中国的理由之一。
不过让她略显遗憾的是,由于工作繁忙,业余时间还要写书,因此学习汉语的重任只好由自己的两个女儿来承担。
乌云格日勒偷露,现在这两个女儿都在中国读书,汉语在听写方面已有较高水平,闲暇时孩子们会教他简单的日常用语。
“你好”、“谢谢”、“再见”……交谈中,乌云格日勒用较为僵直的语调,为记者示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的两年中,她渐渐喜欢上了中国的文化。她说,中国的剪纸、水墨画别有风采,其它的文化正在慢慢了解。
乌云格日勒扎根中国的这一“愿望”,亦是在这里授课的达希其日玛的“心声”。
今年已经57岁的达希其日玛,从小在蒙古国草原长大,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她,在这里专门教授蒙古族长调。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她随口就能说出很多中国的音乐人,比如长调大王哈扎布,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及知名摇滚乐队杭盖乐队等。
这位励志在音乐上有所建树的蒙古国外教说,6年前当她和丈夫来到中国内蒙古一家孤儿院举办活动时,就想到做一名“中蒙艺术的友好使者”。“没想到这一天真的来临了。”她机动地表示,爽朗大笑。
“目前和中蒙两国的长调协会都有沟通。”达希其日玛偷露,自己希望能在中国呆下来,一方面教书,一方面继续研究长调,为中蒙两国在艺术上作桥梁,这是最幸福的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