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治理前,村民是“三年两不收,生活无着落”,“年年盼望来年好,望到来年一场空,从来只叹地方穷,没问苍天为什么?”
惜土如金的昔蒲村人意识到,要能吃饱饭,TUO贫走上致富路,必须恢复生态,保住水土。20世纪80年代,昔蒲村开始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以及植树造林。村民们用碎石块堆成坎,把荒山坡改造成一台台梯土,然后在梯土里小心翼翼地种上柑橘、桃子、李子等。
“培土增地、开荒种树、年复一年,从1985年到现在,总算是让这方水土能养起这方人。”田井付告诉记者。
“古人有愚公移山志气,我们比古人更有志气,拿出南泥湾开荒经神,修红旗渠经神,石破花开,也要造出一个梵净山下的桃花源。”田井付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信念:“鸟争一口食,人争一口气,面对石漠化困境,不能服输,也输不起。”
实施石漠化治理后,长不出庄稼的石缝长出了壮硕的果树,流失的土地恢复了,罗露的山ti染绿了,贫瘠的荒山变成了“绿SE银行”。种植经果林不仅成了村里治理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也成了TUO贫致富的“金钥匙”。全村森林覆盖率由以前的10%变成了70%,不仅石漠化得到了有效治理,而且让村民住房通过政府支持得到根本改善,如今的昔蒲村,水富变清泉,山富变绿装,人富筑高楼,俨然成了桃花盛开的村庄、水果飘香的地方、村民生活的乐园。
“没有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人也胜不了天。”家住昔蒲村猫口一组的龙永福对石上开花成桃园最有感触,“以前是满山满眼的石头,除了长野草,什么也没有。现在,经过林业部门和村委带领村民不停植树造林,8年不断栽种补种,现在这片石山成了远近闻名的桃花源,城里人喜爱的休闲地,春看花、夏避暑、秋品果、冬观雪的山里胜景。”
“我是第一批在石山上种桃树的村民,一路艰辛难说尽。当年眼看着山下波涛滚滚的印江河,我们山上人就是靠水吃不上水,只能人背,养活这些桃树,真是浇水一瓢,落汗一缸。”龙永福讲述创业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