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朝李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高祖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创者,为何在后世,其名声远不如其子李世民?
高祖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在后世的名声远不如太宗李世民,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
1、玄武门之变后,史书被篡改。
2、李世民的文治武功确实比李渊要强。
公元617年,李渊父子“晋阳起兵”,集一府之力,一路招降纳叛,所向披靡,四个月攻取长安称帝建国,不得不说是一个争霸史上的奇迹。
李渊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称帝最快、统一最快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超过了其他所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
开国雄主并非昏庸无能之辈
让我们了解一下唐公李渊在太原起兵前后的谋划,从中可以看出他的非凡的能力和不俗的功业,只因“玄武门之变”才让他成为历史上最被低估和忽视的帝王。
李渊7岁袭封唐国公,成年后为人洒TUO,新格开朗,待人宽容,无论贵贱之人都能与之交好。因其姨母的关系,深受隋帝重用。
公元616年初,李渊被任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防备突厥的侵扰。在与突厥的多次交战中,均取得不俗的战绩。
从太原起兵到玄武门之变期间,李渊一直都是“唐集团”最高决策者和全局指挥者。后来李渊命李建成“于河东潜结英俊”,命李世民“于晋阳密招豪友”,都是在积极地为起兵做准备。
在起兵之前李渊与突厥通好,避免了腹背受敌的危险。要兵进关中,霍邑是必经之地。此时,隋将宋老生率两万经兵驻守此地。李渊所顾忌的是隋朝各地援军,如果没有人拖住,他的军事行动就要被扼杀,他就会面临身死族灭的结局。
李渊想到了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他派出使者,一再吹捧李密,并且声明绝对没有自立为王的想法,从而使李密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和防范,很好的牵扯了隋军的主力。等到平定关中后,看他们鹬蚌相争,自己最后渔翁得利。
玄武门之变史书前后的变化
李渊战前积极部署,多方联络,根除内患,不惜卑辞厚币结交突厥、李密,这一切显示李渊绝非胸无大志、庸庸碌碌之人。
玄武门之变前史书对其评价是“公之文韬武略,远近皆知,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的英明帝王。而李世民当了皇帝后的评价就成了贪恋女SE,胆小怕事,昏庸无能之辈了。
前后之所以变化如此之大,不外乎掩饰李世民“杀兄B父,兵变上位”的不光彩形象。在玄武门事变发生时,李渊有没有能力拨乱反正,处置甚至杀死李世民呢?答案是有,但唐王朝可能就会像短命的隋朝一样,二世而亡!
李渊最优秀的儿子有两个,一个是太子李建成,已经被他培养成合格的储君;另一个是秦王李世民,能征善战武功赫赫。
当他知晓李世民发动兵变之时,太子和齐王已经被杀,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死了两个。能够继承唐王朝大位的儿子只剩下李世民,即使他做了大逆不道之事,李渊也只能含泪忍了,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李渊是个城府很深的帝王。
好皇帝的代表李世民
李世民虽然对父兄很残忍,但他对百姓很好。李世民或许是想着以功劳抵消罪恶,登基后,努力施展自己的治国才能,励经图治,勤政爱民,最终成就了“贞观之治”,让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繁荣、开明的王朝。
当后世提起唐太宗李世民时,人们往往注重的就是他的功绩了。文治武功在历史上绝对能排进前三的帝王,被歌功颂德就成为必然之事。也因此,他以前所做的一些不光彩之事,自身的一些瑕疵,就被后人有选择地遗忘了。当然,被历史掩盖的还有同样雄才大略的高皇帝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