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620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第四子(嫡次子),前太子、恒山王李承乾同母弟、唐高宗李治同母兄,生母文德皇后长孙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史载宠冠诸王,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
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轮,好士爱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 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唐太宗允许李泰在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贞观十二年(638年),李泰开始主编名著《括地志》,于贞观十五年(641年)完成。
由于李泰宠禄过盛,屡次遭到众臣的进谏。因父亲种种溺爱,让李泰渐渐对皇位有了想法。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李泰涉嫌谋嫡,唐太宗为了达到让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儿子共存的目的,采取隔离政策, 降封顺阳郡王,安置于均州郧乡县。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濮王。 高宗即位后,优惠有加,永徽三年,病逝于郧乡,朝廷追赠太尉、雍州牧,谥号为“恭”。
主要成就
藏书
据《方舆汇编》记载,李泰有藏书万卷,数量能与秘府相等。死后王妃阎婉将自己居住的地方改为延福寺。
著书
《括地志》是中国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也称《魏王泰坤元》、《贞观地记》、《魏王地记》、《括地象》等,由魏王李泰主编。全书正文550卷、序略5卷。它吸收了《汉书·地理志》和顾野王《舆地志》两书编簒上的 特点,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为后来的《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开了先河。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 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
清嘉庆二年(1797)孙星衍将唐宋人著作中征引的《括地志》遗文辑为八卷,虽然离原著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的分量相距太远,且皆断章摘句,面目迥非。这些虽是《括地志》的残篇断简,却包括了整部史记的地名解释在内,从研究史记和历史地理来说,仍然不失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这些残篇断简中,依然能看到魏王李泰的足迹,《括地志辑校》收入了两条李泰对“蓝田山”“三秦记”的按语。
文集
李泰另有《濮王泰集》二十卷传世,已失传。全唐文收入有李泰所作《请释法恭为戒师书》。
书法
据《书断》等书记载,李泰会书法,擅长草书、隶书。但未有墨宝传世。
鉴赏家
(唐)张彦远、(明)张应文、王世贞等皆评价魏王李泰为古代的书画鉴赏家之一。
明朝的王世贞在《弇州四部稿》中谈到:“书画界有鉴赏和好事两类人,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了。这类人上自帝王将相等人间至贵,下至下里巴人,全都有。(唐)张彦远说:‘有收藏但不会鉴定,会鉴赏但不会赏玩,会赏玩而不能装裱,能装裱而不会品评,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鉴赏家’”。在王世贞所列的赏鉴家名单里就有魏王李泰。
唐朝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提到魏王李泰的书画鉴赏印章名叫“龟益”。张彦远还在《法书要录》卷六《述书赋》记中说到,李泰的书画鉴赏印分之为“龟”、“益”二印。并且他认为李泰等人的这些印章,即使千百年以后,仍可作为鉴别书画真伪的依据。
人物评价
而纵观李泰的一生,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虽然地位略亚于哥哥李承乾,不过受到的宠溺却是不输年幼的弟弟李治。更重要的是,李泰本人堪称是才华横溢,史载其“聪敏绝轮”,因为他不仅对文学十分经通,所藏书籍甚至和皇室的藏书楼一样多,还写得一手好书法, 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
李泰主编的《括地志》旁征博引,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对后世影响甚深,创立的新的地理书体裁也为唐宋总志体例开了先河。李泰逝世后还留下了二十卷文集,只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文集至今已经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