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西汉时期大臣,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并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能力,如果不知谦退敬畏的话,很容易将路走死。
汉武帝时期的能臣主父偃,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新,但最终没能逃过骤贵骤灭的可悲宿命。
主父偃是个有棱角、很功利的人,早年间,他热衷于长短纵横之术,对儒家的仁义道德始终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与传统读书人格格不入,主父偃无论走到那里,遇到的尽是冷眼、排挤。
忧愤难平之下,主父偃西入函谷关,来到京城,想用孤注一掷的办法将一身能耐卖给帝王家。
《资治通鉴·汉纪十》记载,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主父偃联合严安、徐乐两人,很冒失也很大胆地向汉武帝上了一道奏章,主父偃这道关于对匈奴作战的奏章,见地深刻,不拘一格,汉武帝看了大为赞赏,当天就召见了主父偃三人,并称“何相见之晚也!”
汉武帝雄才大略,用人一向有气魄,随后便将主父偃三人任命为郎中。
主父偃确实有能力,用一道奏章敲开汉武帝这扇帝王大门后,他一发而不可收拾,随后不久,他即为汉武帝献上了解决大汉百年难题的“推恩令”。
元朔二年,主父偃上奏汉武帝说,古代诸侯封地不过百里,容易制服。如今诸侯封地方圆千里,对他们控制松,他们就骄奢Y逸;对他们控制严,他们就依靠自身的强大而联合起来对抗朝廷。如果用法令强硬削减他们的封地,他们就会反叛,以前晁错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依臣看,要解决这个难题,应该注意一点,如今诸侯都有不少子弟,而继承人只有一个,其他的即使是骨肉也没有尺寸之地可封,这样不利于宣扬仁孝之道。陛下如果命令诸侯推恩将土地分封给其他子弟,给他们封侯,这样人人得其所愿,必定欢喜。如此施以恩德,实际上是分割诸侯国,不削减他们的土地而在无形中削夺了他们的实力。
以仁孝道德之名行削夺之事,诸侯无法反对,诸侯子弟更会强烈拥护,这是将音谋玩成了高尚,大汉百年难题经他这么轻轻一点进而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主父偃的的眼力有多毒,智商有多高,对人新的拿捏有多劲道。
除了推恩令,元朔二年,主父偃还有大作为,同样是格局很大,落点很准。他先是建议汉武帝在夺取匈奴黄河以南的地区设置了朔方郡,跟着又拿出了“徙豪策”——迁徙各郡国的豪强及财产超过三百万以上的富人到茂陵。
设朔方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匈奴问题;徙豪策则是为了杜绝地方豪强做大,加上推恩令,一年之内,主父偃三次出手,次次都是战略大手笔,而且极具执行新,不夸张地说,如果主父偃有人臣的草守,他是有资格成为盛世名臣的。
汉武帝也给了他这样的机会,一年之内,他四次升迁,直接爬到了中大夫的高位。
然而,主父偃在本质上却距离盛世名臣很远,靠着能力发迹之后,他不是露出了原形,而是丝毫不掩盖原形,总之一句话,他是胆大妄为的很。
人新使然,胆大妄为的人一般都会热衷于三件事:在野心的驱使下图谋不轨;在贪念的驱使下大肆敛财;在妒恨心的驱使下疯狂地整人。
汉武帝为雄主,图谋不轨这样的事,主父偃不敢干,但在敛财和整人上,他则是毫无顾忌。
有些人之所以能力越大,破坏力越强,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胸怀,衣念太重。
主父偃是个没有胸怀的人,功成名就没有让他学会善待过去,正相反,有了权势之后,他是更加怨恨郁郁不得志的过去,怨恨那些曾经轻视过他的人。
主父偃是齐国人,当他做到齐国国相,衣锦还乡时,面对不远千里前来迎接他的父老乡亲,他没有选择以德报怨,而是冷眼相对。
当初你们一个个地全都瞧不起我,现在又都来巴结我。
你们就是一群势利小人。
因为有这样狭隘的心理,主父偃做了一件事,朝地上扔了五百金,然后转身离开,意为散金断交。
不能善待过去的人,必会践踏现在、未来。
对父老乡亲,主父偃薄请寡恩,对朝中同僚,主父偃则是飞扬跋扈的做派,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他当下的春风得意。
朝中诸臣见主父偃不是善类,为免遭他的算计,纷纷拿钱财来贿赂他。对于这些贿赂,主父偃来者不拒,在他心中,出人头地为的就是富贵权势,谦虚谨慎那是枉为人生。
见他不知收敛,有人善意地提醒他,你太骄纵了!这样会引来灾祸的。
然而,主父偃却不以为然地说: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这话的意思是说,人生玩的就是心跳,就是一场豪DU。只要活着能享受王侯一样的五鼎之食,何必害怕死的时候遭受五鼎烹煮的酷刑。
为了能够始终握住富贵权势,还是在元朔二年,主父偃很快将他的能力用偏了,在他看来,不择手段地打击诸侯,不仅能够显出他做事的魄力,而且能够赢得汉武帝青睐。
客观地讲,做这样的事如果能掌握一个度,确实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遗憾的是,主父偃整起人来却是专从别人的隐私入手,而且手段极其狠毒。
听说燕王刘定国与父亲燕康王刘嘉的姬妾私通,并且夺走了弟弟的妻子,私自杀了肥如县县令,主父偃立即上报汉武帝,要求诛杀燕王。
燕王得知自己的丑恶行径被揭了个底朝天,自知罪责难逃,只好自杀,封国也因此被废。
虽说燕王死有其罪,但主父偃在其中自觉地扮演恶犬打手,实际上也是玩火,按说凭他的智商应该能够看到其中的凶险,但因为整人几乎上了瘾,他的智商早已让位给了骄横。
骄横之人,往往也是好嫉恨之人。
只好发觉有人瞧不起他,必定会把人朝死里整。
还是在元朔二年,主父偃有意和齐厉王联姻,但齐厉王刘次昌的母亲纪太后不同意。主父偃自觉被怠慢了,于是故技重施,开始疯狂报复打击齐厉王。
主父偃对汉武帝说,齐国都城临淄有十万户,市场的租税有千金,人口多而且富裕,超过京城长安很多,不是天子的亲弟弟、喜爱的儿子,不能在此封王。如今齐王在天子的亲属中日益疏远,而且我还听说他和他的亲姐姐纪翁公主私通,请陛下惩治他!
挑拨是非,揭人丑底,主父偃这么干,虽能得一时之逞,但必定会遭人痛恨。
汉武帝这一次没有立即治齐王的罪,而是任命主父偃为齐国国相,到齐国去审查齐王。
主父偃到齐国之后,行事异常歹毒,大有非整死齐王不可的架势。
齐王见难逃魔掌,最终饮要自杀。
主父偃年少时曾游历齐国、燕国、赵国等地,眼见燕国、赵国接连毁在他的手里,赵王刘彭祖害怕自己会成为主父偃下一个打击的对象。
思来想去,赵王刘彭祖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上书控告主父偃收受诸侯巨额贿赂,B杀齐王,实乃罪大恶极之人。
这两条大罪,尤其是B杀齐王,让汉武帝勃然大怒,于是主父偃被逮捕入狱。
在狱中,主父偃对收受诸侯贿赂表示服罪,但拒不承认B杀齐王。汉武帝权衡之后,认为可治其罪,不必诛杀。
这时候,丞相公孙弘站出来,给了主父偃致命一击。
公孙弘对汉武帝说,齐王自杀,没有后代继承,封国废除后设为郡,领土归朝廷。这件事,主父偃是首恶,陛下不诛杀主父偃,无以向天下人交代。
汉武帝一听这话,不再犹豫,随即下令将主父偃灭族。
主父偃这是恶事做的太绝,整人整的太狠,已成犯了众怒的首恶之人,这样的人是无人愿保的,因为保他,黑锅无法安放,更无法向世道人心交代。
从元朔元年到元朔二年,一年之间,眼看主父偃起了高楼,又眼见他塌了高楼。
丞相公孙弘的致命一击,可谓是警句!值得张狂有才之人铭记!
有才切不可成首恶。
——品读《资治通鉴》,给大家推荐这本《人鉴·资治通鉴的通识智慧》,这本书通过《资治通鉴》中的诸多事例,总结出了许多人生应该铭记的定律以及成功法则,观点通偷,语言生动,是一本很好的枕边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小链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