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昶(436年-497年6月12日),字休道,南北朝时期宗室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第九子,母为谢容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嘉十三年(436年)生于建康宫,受封义阳王,官至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镇彭城,因受前废帝刘子业的疑忌,惧祸叛逃北魏,被拜为侍中、征南将军,封丹阳王,后历任外都坐大官、内都坐大官,最终官至大将军,封宋王。
刘昶虽流亡北魏,但始终不忘故国,在南齐篡立后多次引魏军南下,希望借助北魏的力量恢复祖业,但均未能成功,最终于太和二十一年(497年)病逝,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太傅、扬州刺史、谥号明。
主要影响
改革朝仪:刘昶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曾以仪曹尚书一职与蒋少游主持“改革朝仪”,并根据南朝典制提出了很多建议。 当时,拓跋宏有意改胡服为汉服。刘昶为此与蒋少游进行了长达六年的争论,最终终于完成了“易汉服”这一改革措施,推动了北魏政权的汉化进程。
征伐南齐:刘昶在北魏期间,参与了两次征伐南齐的战役。第一次是在太和三年(479年)十一月,与薛虎子(后改为拓跋嘉)攻寿阳,但因齐军有备,于次年三月撤军。第二次在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二月,率部主攻义阳,屡破齐军,后因齐军援军与守军内外夹攻,被迫撤军。
历史评价
魏收:① 昶好犬马,爱武事。入国历纪,犹布衣皂冠,同凶素之服。然呵詈童仆,音杂夷夏。……至于陈奏本国事故,语及征役,则能敛容涕泗,悲动左右。而天新褊躁,喜怒不恒,每至威忿,楚朴特苦,引待南士,礼多不足,缘此人怀畏避。② 刘昶猜疑惧祸,萧夤亡破之余,并潜骸窜影,委命上国。俱称晓了,咸当任遇,虽有枕戈之志,终无鞭墓之诚。昶诸子尫疏,丧其家业。宝夤背恩忘义,枭獍其心。此亦戎夷彯狡轻薄之常事也。天重其罪,鬼覆其门。
王夫之:① 刘昶、萧宝寅受王封于拓拔氏,日导之以南侵,于家为败类,于国为匪人,于物类为禽虫,偷视息于人闲,恣其忿戾以侥幸,分豺虎之余食,而犹自号曰忠孝,鬼神其赦之乎? ②昶者,非可以义服人者也。其奔也不仁,其仕于拓拔氏也不正;而其假于报雠以南侵也,又豫为称藩于魏之约,以蔑中夏之余绪;则其挟彊夷以逞也,乘国之亡而遂其私也。呜呼!昶诚拊心而自问,果闵宗国之亡、祖考之不血食、合族之歼死邪?否也?昶方流涕之时,不能自喻,而天下又恶从而喻之?然而天鉴之矣。故愤盈以出,而疲攰以归,天夺之也。
轶事典故
据《南史》记载,刘昶在逃亡北魏途中,因心有所感,作绝句一首:“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他握着爱妾的手,面向故国所在的南方,恸哭不止。左右随从尽皆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