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何要杀掉明朝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
崇祯皇帝逮捕了曾经自己最信任的将军,当时任职蓟辽督师的袁崇焕,之后并对袁崇焕进行了好几个月的严厉审讯,最终判定了袁崇焕罪行。将家属十六岁以上的全部处死,而十五岁以下的给其他的大臣充当家奴,流放妻妾子女以及兄弟。
而袁崇焕本人则被判处极刑,尸骨全无,只剩下一个头颅。
历史上对于袁崇焕之死,一直评价不一。有人说,这是袁崇焕咎由自取,是因为袁崇焕当时确实有要叛国的嫌疑。也有人说,是袁崇焕运气不好,遇上了好猜疑的崇祯皇帝。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仅仅一年之前,还被皇帝深深信任的将领,被自己的皇帝处以极刑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先说说当时在位的皇帝,崇祯。
崇祯帝与历史上的众多亡国之君不同。崇祯在继位之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执政,并且生活节俭,还曾经六次下罪己诏,可以看得出,崇祯是一个非常贤明的君主。
但是同时,因为崇祯幼年的不幸经历,导致了崇祯的新格非常的多疑,并且非常的经不起批评。我自己说我自己不好可以,但是别人批评我,绝对是不可以的。
在崇祯继位初期,正是魏忠贤领衔的阉党集团,势力最鼎盛时期。当时正是阉党与东林党已经取得了阶段新的胜利,在朝堂上一家独大,把持朝政,政治黑暗。国家外部,还有后金在不断的扩张势力,随着军事实力的增强,不断的叨扰明朝边境,对大明一直都是虎视眈眈。
这样内外忧患的局面,致使崇祯皇帝非常的头疼,并且对于大臣们都不是十分的信任。在崇祯皇帝在位的17年里,崇祯所杀的大臣真是数不过来了。其中就包括7位总督,11位巡抚,内阁更是替换频繁,前前后后用了有不下五十多人。可见崇祯这个皇帝的新格,是多么猜疑不定了。
不过,虽然崇祯是个非常没有安全感的皇帝,但是崇祯起初对于袁崇焕,其实还是非常的信任的。
公元1619年的时候,萨尔浒之战爆发,后金以少胜多。这个时候,后金的军事实力已经逐渐的超过明朝。后来的十几年里,明军在东北节节败退,损失惨重。等到崇祯上位之后,明朝对外的战局,早已彻底糜烂。
就是在这个时候,袁崇焕站了出来,告诉崇祯,自己可以五年复辽。这对于当时的崇祯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惊喜。所以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崇祯对袁崇焕予以重用,将北方的战事全权交给了他。要钱给钱,要兵给兵,所有的条件,都尽可能的满足。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崇祯皇帝和袁崇焕的蜜月期了。
但是后来,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袁崇焕虽然口号喊得依然响亮,但是对后金的战事,却战果有限。这就不禁让崇祯开始逐渐怀疑袁崇焕的能力,同时也开始怀疑,袁崇焕是不是偷间耍滑,想要养寇自重。恰好在这个时候,袁崇焕斩杀了MAO文龙,间接为后金长驱南下解除了后顾之忧。袁崇焕的一系列草作,开始让崇祯的猜疑之心,越来越重。
此时的后金统治者,已经具备了远大的志向,以及成熟的军事谋略。对于如何攻打大明,更是有了紧密周全的计划。总之经过了一系列的原因,最后就在崇祯二年十月,也就是斩杀MAO文龙的三个月之后,迎来了“己巳之变”。
这个时候,后金绕开了袁崇焕苦心经营的防线,直奔京城,这是第一次大明让后金直接兵临城下,直接打到了皇帝的脑门上。崇祯本来就是个没有安全感的新格,这个事件的发生,更是直接让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崇祯感觉智商受到了羞辱,感觉自己被袁崇焕给骗了。这个时候,怀疑和不满在崇祯皇帝的心里,已经不是小小的种子,而是已经生根发芽的苍天大树了。
在这之后,才有了袁崇焕与后金议和,以及后金的反间计。当时的先机已经完全被后金所掌控,后金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这个时候后金开出了打着议和名义,无论打还是不打,都对大明没有半点好处。
而当时的袁崇焕,更是脑子短路一样,直接略过了崇祯,自己私自去与后金议和。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哪里是一个将领该做的?这一下子崇祯皇帝心里的怀疑之树,是彻彻底底的开花结果了。
在这个时候,后金还放出风声说,与袁巡抚有密约,后金大军压境,就是为了B迫大明能够同意袁崇焕与后金议和,并且还特意的让被俘虏的两位太监,偷听到后金与袁崇焕的“私下交易”,再放他们回去,跟崇祯禀报。
这一下,事请彻底大条了。如果说,原本崇祯皇帝心里,已经存了必杀袁崇焕的果子。那后金的这一招反间计,则是让这个果子,彻底从树上掉了下来。再加上袁崇焕的事请,还涉及到了当时的党派之争,这亦是崇祯皇帝最忌讳的一件事。种种的原因加起来,最后成功的导致了袁崇焕的惨死的下场。
总的来说,反间计并不是袁崇焕的主要死因,最主要的还是袁崇焕的新格张扬,藐视皇权,独断专行,导致失去了皇帝和众人的信任。说到底,袁崇焕只是一个有志向的文官,在打仗上只能算是二流;在朝堂党争上,恐怕就连二流就不算了。你要说他冤枉吧,他也没错。你要说他不冤,他确实也是种下了很多作死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