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星座 | 亲子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事件 >
不可一世的曹草,为何会在赤壁之战中失败?
更新时间:2022-02-10 11:10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与曹草大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作战,史称赤壁之战。此战以曹军大败告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想当年曹孟德"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又奈何困于周郎也。赤壁之战,乃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后世围绕着它也撰写了很多的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中描述的绘声绘SE,说是诸葛亮草船借箭,帮着孙吴一举击溃了曹魏大军。然而小说并不是历史,在那场战役中,占据主要地位的还是东吴的周瑜。不可一世的曹公,怎也不会料到,自己会败在周公瑾之手。

image.png

  (一)、一世之雄,险些命殒当场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的这首《赤壁怀古》,展现了他对年少有为的英雄周瑜无尽的仰慕之请。他那时是何等的春风得意,刚刚收获美人,而又立下了不世之功。可谓是既有江山,又有美人。反观豪请万丈的曹孟德,在赤壁却差点丢失了新命。

  1. 旌旗蔽空,东吴大惊失SE

  很多人了解三国的那段历史,都是通过《三国演义》。但它一直在尊刘贬曹,贬孙,所以存在着歪曲历史人物的现象。《赤壁怀古》就是按照真实历史来的,周瑜并非小说描述的那么不堪。同样,曹孟德那是古直悲凉之人,论才华,论胆识,一时之间无能出其右者。

  当时曹草"奉天子以令不臣",在统一了北方之后,心想着能够将南方也归于己手。如此一来,天下再度平宁。司马光的《赤壁之战》,详尽的描述了这场战役。

image.png

  当时曹草给孙权修书一封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摆明了告诉孙权,自己即将挥师入东吴,你或者迎战或者主动请降。可见,当时的曹公对这场会战信心十足。

  而孙权将书信呈于朝堂之上,大家纷纷请降。在孙权左右权宜之计,鲁肃的一番话醍醐灌顶。他本人若是投降曹草,那么"草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曹草肯定以礼相待,待遇不会有变。而若是孙权投降了,又将何以自处?

  如此一来,更加坚定了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

  2. 千里,兵败赤壁战场

  当时曹草自称有八十万大军,不过这只是虚张声势而已。《周瑜传》中孙权的估计是曹军水军在十万人上下,陆军不计其数。

  而联军方面,"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东吴发兵三万,而刘备出兵两万。

  所以,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斗争。孙吴两家加起来,还没有人家的一半多。如果不能好生利用地形优势,根本无可取胜。当时周瑜让黄盖诈降,然后带着他们早已经准备好的已经铺上黄草,淋上油的战船往曹军方向走去。

image.png

  "草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曹草并不知道,这是诈降,反倒还非常欢迎。"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曹军的战船悉数被烧。

  而周瑜和刘备,分别从水陆两栖率军来援。适逢大雨,道路泥泞,人马很容易陷进去。曹草命令老弱病残们打草铺席,以供骑兵通过。很多人都被马蹄踏中而死。此时粮草运输也被掐断,很多人都因此饿死。

  这场战役中,曹军有的被烧死,有的得病而死,有的饿死,也有的被马践踏而死。孙刘联军,最终以少胜多,赢得了关键新的胜利。曹草统一天下,也不得已向后推迟。那么,曹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归草所有

  领兵作战,并不像游戏里那样简单,谁的兵力多,谁就可以获胜。曹草统一北方以后,变得有些膨胀,他认为袁绍那么强大都被自己打败了,何况小小的东吴还有不足为惧的刘备。但他未曾想过,自己的兵士根本不熟悉水上作战。

  1. 人,乃战败的关键因素

  长江那是南方政权的天堑,很多自北向南统一者,都曾困在这里。只有得到当地人的帮助,才能够取得胜利,就像当时的金兀术南下,便是如此。

  而曹草那个时候,人心向吴,他又能从哪里去找人帮助他。孙家父子三代,长期在此耕耘,民心坚固异常,岂是说破就破。

  正如鲁肃所说"草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曹军大都以骑兵和步兵为主,将士们很多都没见过水。

  而水战,就是东吴方面的优势。同时正值凛冬,曹军即使带来了大量的军马,也会因为没有粮草而失去战斗能力。水上作战时,曹军的士兵大都晕船,根本没有战斗能力。

image.png

  此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曹草的士兵都来自北方,他们"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果不其然,鲁肃的话全都一一应中。曹军刚驻扎之时,将士们纷纷跑肚拉稀,甚至刚到就产生了瘟疫。

  经历过火烧赤壁以后,死伤更多,瘟疫在曹营中传播开来。"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所以,曹军不能取得胜利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人"。曹军的士兵水土不服,不能得到及时救治,作战之时大家又同时晕船,不能和习惯水战的孙权军队抗衡。同时,也得不到当地人的帮助,大家普遍视其为侵略者。

  2. 天公不作美,曹军乃倾颓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当时没有那股东风,吹得周瑜准备好的战船,一路顺流而下,恐怕曹军就不会有如此大的伤亡。正是火烧赤壁这一幕的发生,让原本就士气低M的曹军,变得更加一蹶不振。

  他们原本信心十足的进驻东吴,但是被水土不服闹的士气全无。再加上战船悉数被烧,人员骤然锐减,肯定会心生畏惧。

  倘若没有了士气,即使人数再多,也不过是敌人的活靶子罢了。而且当时连日音雨,道路不通,曹草的陆军很多都身陷在泥潭之中,无法通行。

  他们若是不能尽快抽身,肯定会被孙刘联军追赶上来。倘若没有那些天连绵不断的雨,曹军也不用付出那么多的伤亡。此外,人家孙权的军队属于本土作战,人家本来就是水军。熟悉周围的一草一木。

  曹草的水军大都是些旱鸭子,临时赶鸭子上架拼凑起来的部队。业余的水军,怎么能够与专业水军相比。

image.png

  (三)、孟德有后顾之忧,不敢倾尽全力

  "二龙争战决雌雄, 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这一战,令周瑜周公瑾的名望大增。其实曹草战败的原因,在《赤壁之战》中,司马光早就借鲁肃之口,说的一应俱全。那场仗,孟德是败也得败,不败也得败。

  1. 关西在后,怎敢孤注一掷

  马超在西北耕耘多年,他和韩遂在当时也是曹草的劲敌。曹草打东吴时,虽然已经统一了北方,但只是管辖着中原地区。而西北方向,还有很多的割据政权。所谓"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草后患"。

  曹草还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就率军南下,此举有些轻敌冒进。他倒不如先攻击西北方向的敌人,毕竟那里不如江南富庶而且人心也不如东吴稳定。曹草在赤壁之战中,时刻都得担心着是否马超等人会自西北趁虚而入。

  所以,曹草在经历了火烧赤壁以后,没有敢再调拨军队。倘若西北战事平定,那么曹草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再次发动攻击。那时候,东风与不与周郎便,又是另说着了。

  所以,曹草失败的又一原因,是他不敢大规模的调兵入吴,生怕自己的巢B,遭到敌人偷袭。到时候,偷机不成蚀把米就得不偿失了。

image.png

  2. 大江东去浪淘尽,是非成败转头空

  曹草的兵士们不熟悉南方的环境,在此水土不服,对很多疾病都没有抵抗能力,久而久之,自然发展成了瘟疫。而孙吴和刘备的士兵们,大都是自南方招募,他们对当地的很多疾病,都有先天的免疫能力。

  同时,这些人长年累月的在此生活,熟悉当地的水文以及风向,这是南方士兵的专利。而曹草根本就没有想到,他们会利用风向来发动攻击。不论怎么说,曹草败了,就是败了。自此,天下归于一统,又要无限期的向后拖延。

  因此,也有人认为孙,刘两家是拒绝统一的罪人。如果站在宏观的角度考虑,这种说法的确有些道理。

  然而站在孙权和刘备的立场上看,率部投降,那等于自寻死路。不论如何,这都是历史的选择,不该以上帝视角去看待。这些风流人物,犹如点点星辰,坠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结语:

  赤壁之战曹草失败的原因,首先,他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没有想过士兵水土不服的问题。其次,东吴属于本土作战,而且又多水军,对抗曹军这些业余人马,不在话下;再次,曹草在南下攻吴的同时,还要时刻提防着西北来犯,因此不能调集全力。

  而对于刘备和孙权而言,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战役,赢了,则是,不赢则死。对于其士兵而言,也一样。他们都是抱着必胜的决心去参战。而曹军则不同,即使输了,大不了退回北方便是。

  

  • 上一篇:康熙四大辅臣都是怎么选出来的?
  • 下一篇:没有了
  • 关键词:不可一世,曹草,为何,赤壁,之战,失败,建安,三年,公元,2
    >>>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武则天被B退位,她为何能安稳活到去世?
  • 蓝玉为什么不反朱元璋 蓝玉造反能打得过朱元璋吗
  • 汉高祖刘邦出生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他的身世是怎样的?
  • 关于同治皇帝的死有哪些版本?他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 修长高大、丰满白皙:春秋时的美女标准
  • 民间传说:祝融镇守南方衡山的故事
  • 澶渊之盟对北宋而言到底是福利还是灾难?为什么这么说?
  •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为何古人都是“千杯不倒”?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