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官渡之战结束之后曹草为何没有获得优势?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草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草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草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提起官渡之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曹草以弱胜强击败袁绍,奠定了其统一北方的基础。但是其实,在官渡之战结束以后,曹草并没有获得多大优势,其劣势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袁绍随时都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两个客观事实来判断的。
第一、官渡之战结束后,曹草和袁绍所占据的地盘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官渡之战结束后,袁绍依旧占据着北方冀、青、幽、并四州,曹草依旧占据着南方兖、徐、司、豫四州。虽然是各占四州,但从整体实力判断,依然是袁绍略占优势。如果袁绍能在肃清内患的同时加强集权,谁敢说他没机会干掉曹草呢?
第二、没有任何史料表明,袁绍曾在官渡之战中负伤。
既然袁绍没有在官渡之战中负伤,那谁也不敢确定,袁绍会在官渡之战结束一年半之后去世。只要袁绍不死,袁氏集团就不会分裂成两派开始内战。如果袁氏集团不内战,曹草凭什么消灭袁氏集团呢?袁氏集团内战之后,由于袁绍的长子袁谭不敌袁绍的三子袁尚,才邀请曹草帮忙。换言之,袁氏败亡的起点,在于袁谭的邀请。
公元200年10月,官渡之战结束;
公元204年8月,曹草攻破邺城、打败袁绍的继承人袁尚,在辛毗和崔琰的支持下,实现了对冀州的统治;
公元205年正月,曹草攻破南皮,杀死袁谭,在王修和管统的支持下,实现了对青州的统治;
公元205年3月,焦触背叛袁熙(袁绍次子),组织幽州各级军政长官集体投降曹草。在这种背景下,曹草实现了对幽州大部分地区的统治;
公元206年3月,曹草打败高干(袁绍外甥),派梁习坐镇并州,逐渐实现了对并州的统治;
公元207年,逃亡辽东的袁尚和袁熙被公孙康所杀,曹袁争霸战彻底结束。
理顺时间线之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官渡之战结束以后,曹袁两大集团依然进行着旷日持久的争霸战。
绝不是官渡战败,袁氏集团立刻烟消云散;更不是袁绍一死,袁氏集团立刻土崩瓦解。
如果不是袁绍去世,如果不是袁谭邀请,曹草想吞并北方四州,恐怕还需要更多时间,甚至鹿死谁手都无法确定。
袁绍虽然没有在官渡之战中负伤,但我们的疑问是:袁绍的去世和官渡之战是否有关呢?我认为,是有一定关联的。
很多人提起袁绍和曹草,都认为那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可实际上,袁绍的年龄应该比曹草大九岁。
史书并未详细记载袁绍的年龄,但由于袁绍字本初,所以史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袁绍是在本初年间出生的。
本初是东汉第十位皇帝汉质帝刘缵所用的年号,而这个年号只用了一年就废除了,这一年是公元146年,袁绍也在这一年出生。
曹草是哪年出生的呢?汉桓帝刘志永寿元年,公元155年。
当然了,由于袁绍的出生年无法确定,所以我们只能笼统地说他一定比曹草年长(这一点可以确定)。
官渡之战发生于公元199年,此时的曹草已经四十四岁,如果袁绍比曹草大九岁,那么此时的袁绍也已经五十三岁了。
在那个年代,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人,已经可以算是老年人。在经历官渡战败的心理打击之后,因抑郁等原因导致发病,最终一病不起,这样的推论还是很合理的。
比如刘备,他也没有在夷陵之战中负伤,但在夷陵战败后一病不起,大家也没认为这不合常理。
从这个角度来看,袁绍去世与刘备去世有一些相似之处。
只要我们能大致确定袁绍的年龄,那么袁绍发动官渡之战的动机我们也能大致理解。
一是自己年事已高,再不动手恐怕曹草会成气候,如果自己撒手人寰,自己的接班人断然不是曹草的对手;
二是河北四州看似强盛,实则隐患重重,袁绍希望在自己还能控制的时候率先发难,赶快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个原因上面分析过,我们接着分析第二个原因。
一个集团想要做大做强,就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得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尽可能团结更多的人为自己所用。
关于这一点,我相信大家不会有太多疑问。可这样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做大做强之后都会面临同一个难题:如何增强凝聚力?袁绍夺取四州的过程谈不上非常顺利,但也没有经历过重大失败,这使得袁绍内部的各大利益集团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
袁绍还活着的时候,他相信自己能在最大限度上压制各大利益集团。可一旦袁绍去世,谁敢保证各大利益集团会继续听命于袁绍的接班人呢?
一方面是出于对曹草迎奉汉献帝之后即将崛起的忧虑,另一方面是因内部不稳而导致的忧虑,再加上自己年事已高,有些事请不能再拖了。
袁绍决定南征,河北各大利益集团都清楚是怎么回事。田丰沮授建议缓灭曹草,就是不希望袁绍把事请搞砸,同时也想延缓袁绍借机集权的机会。
一向宽仁的袁绍,这一次难得乾纲独断:他把田丰关进监狱,同时削去沮授的兵权,目的就是希望尽可能团结所有人,一次新打垮曹草。但不幸地是,由于内部人心不齐,再加上许攸叛逃这种偶然因素,致使袁绍在官渡遭受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