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古代王爷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古代王爷一般分成郡王和亲王,从郡王升到亲王有多难?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中看到一些王爷之类的角SE,但是在清代,王爷这个爵位也有划分的,一般分成郡王和亲王,虽然这两种都是王爵,但是郡王要比亲王略低一等。很多时候皇帝只要一纸诏令就可以把亲王给贬为郡王,待遇下降是一回事,更多的时候就会被视为是失宠于皇帝,丢了面子和里子。
如果想从郡王升到亲王,这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清代关于爵位的划分这一块,虽然在后金时期就已经初具雏形,有了贝勒和硕贝勒的区分了,不过真正成型还是在皇太极正式称帝之后,宗室爵位的划分才算是明朗了。
皇太极在划分的时候规定:亲王和郡王的爵位可以世袭罔替,这意味着王爵的子孙可以承继父辈的爵位,代代相传,这就是所谓的“铁帽子王”,这样一来是对宗室的优待,皇太极身边的宗室也很齐心。
不过这个做法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这种“铁帽子王”在传承的过程中,子孙后代有的会沉M于享乐,不事生产,没有本事,靠着俸禄过活,这样一来对财政和国库都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和负担,到了康熙和雍正时期,这个问题几乎被摆到了台面上,宗室的待遇也一直都有所调整。
乾隆时期还规定了宗室爵位分封的规矩和定例,分为因功劳获封和恩封,恩封一般都是有皇家血缘的人,一般以皇子为主,而且起点是郡王,这种恩封的爵位不能世袭罔替,一般是袭几代之后就会递减,而且恩封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一般是不会升为亲王的。
如果想从郡王升位为亲王的话,那就只能通过功劳来获封了,只有积攒到了和亲王爵位相匹配的功劳,才能被晋为亲王位。不过爵位的获封提起底还是要看皇帝的心意,如果皇帝不愿意封王,那么就会多恩赐一些金银以作补偿,而如果皇帝有心封王的话,只需要立下一点小功劳,给皇帝一个封赏的借口就可以了。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晚清时期庆亲王奕劻了,当时晚清是慈禧掌权,奕劻十几年如一日的帮慈禧的弟弟桂祥给慈禧写信,就从最开始的辅国将军一路高升到庆亲王,还是一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奕劻本人的才干平平,之所以能一路高升,是因为他讨好了当时的掌权人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