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唐朝的河东节度使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开门见山:唐朝造反率最高的职业,是河东节度使。注意,河东、节度使,前者明确地理定位,后者明确职位,二者缺一不可。
河东节度使设立的初衷,是用来防御北方侵袭势力,例如突厥,其统辖范围大致是今天的陕西太原西南部,兵力超过五万。但是凡是有利就有弊,大唐的河东节度使本衣成为朝廷一把利剑,而时不时的,这利剑也会向着自己挥来。从唐到五代十国,这里走出了五个皇帝,他们的套路出奇一致:建功立业,拥兵自重,而后称帝。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
1,安禄山:公元751年,安禄山进宫拜见唐玄宗,并且自荐为河东节度使,皇帝应允。在此之前,安禄山刚刚成了杨贵妃的养子,手握大权还跟皇室攀上了亲戚,连李林甫都要敬畏他三分。同时,功成名就的安禄山渐渐出现病态,根据古籍描述,他发胖到三百多近。令唐玄宗意想不到,就在752年,这么个“养子加胖子”反了!安禄山从河东出兵,聚集军队十五万,势如破竹地向首都开来,并且称帝建国大燕。
2,李克用:李克用混迹的时代,唐朝已经没落,中央濒危而地方强悍。李克用初期,是比较忠于大唐的,镇压黄巢起义时因为“功劳最大”被封为河东节度使,并牢牢占据该地。不久,梁王朱温崛起,并且挟持天子,和李克用一起争夺天下。朱温失去民心,李克用引以为鉴所以没有暂时并未称帝,多年以后,儿子李存勖建立后唐,追封父亲为武皇帝。
3,李存勖:李存勖是李克用的儿子,在李克用死后,继承父亲河东节度使之职,并且有计划地兼并周围小的势力。李存勖用十五年的时间,成为北方霸主,随后建国称帝。只不过他统治后期由于暴戾奢侈,引发士兵哗变。
4,石敬瑭:石敬瑭严格讲属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人,但由于河东节度使延续唐律,且是唐末遗留问题,是故有必要一起讨论。后唐明宗李嗣源继位后,非常重用大将石敬瑭,还把女儿嫁给他,并封其为河东节度使。李嗣源去世之后,石敬瑭以河东地区为根据地准备造反。为了得到契丹的兵力支持,他自认“儿皇帝”,还把燕云十六州的土地拱手相让,最终建立后晋。
5,刘知远:石敬瑭的后晋被契丹所灭,同时,河东节度使之职又崛起了一个大军阀,那就是刘知远。刘知远一方面蓄力驱逐契丹军队,收获不少民心,另一方面通过吞并太原周围的游牧民族得到良马与俘虏,经壮军力。公元947年,刘知远建立后汉。
言归正传,说了那么多造反称帝的河东节度使,一定有疑问:这个职位拥有魔力吗?并不是,总结原因,不过是地缘、经济、和体力:
1,地缘:河东位于山西、河北和蒙古的交界地带,既能做北方屏障,又可以向南拱卫京师。山川地形使它易守难攻,《读史方舆纪要》记载:
山西地形最顽固,东则太行为其屏障,西有大河为其襟带,北有大漠、音山......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陕西也。
2,体力:自从秦汉时,河东这片土地就逐渐融合北方的游牧民族,例如:匈奴、鲜卑、沙陀、契丹等等,因此男子普遍骁勇。同时,因为河东之地是屯兵重镇,适应了长期的战争生活,民风勇敢侠气。募兵时期,这种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3,经济:一般来说,连年战火的地方,会贫瘠、灾民流动,长住人口不多,但是河东并不是这样,原因就在于它农业发达。唐太宗就专门评价过:河东殷时。此言不虚。错综复杂的河流,为农业发展带来远远不断的灌溉资源,以农养兵,也总可以在每次重创后让该地迅速恢复。
河东节度使,一个谁干就担心谁反的职位,朝廷当然要有措施!宋太宗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把太原的防御给毁了。谁知道,多年以后,也正是因为河东一带军力势弱,北宋频繁被辽国牵制。那赵光义当初的决定错了吗?恐怕谁都不好下定论。